beat365

學者觀點

彭凱平:為什麼我們要提倡積極教育?積極教育的概念解讀與意義闡述

為什麼我們要提倡積極教育?

大家知道我們心理學家并不是教育專家,甚至在教育改革、教育實踐方面我們可能是門外漢。但有的時候門外漢可能對中國教育的發展、實踐和創新會有一些新的角度,或者說不同的角度,能給教育專家、教育界領導和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們一些啟發和借鑒。

另外,由于我們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區域、每種文化,甚至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所以,每個個體或組織在實踐積極教育時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接下來,我們将會舉辦很多積極教育實踐的論壇,以便大家交流分享各自的實踐,以供大家互相學習借鑒。

我們為什麼要提出積極教育這個概念?該理念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産生的?

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們覺得積極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密碼。

為什麼說積極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密碼?大家一定聽說過生物學家在探索人類生命發展的秘密——人類遺傳的DNA。大數據時代以來,人類科學家開始探索另外一個DNA——文化傳承的DNA。這個社會的發展是否有什麼規律性的事情。以前我們隻能做到個人的觀察,針對一個個具體文化個體進行分析。如今,我們人類已經積累了大量人類發展進步的數據。目前,由于谷歌公司的工作,人類九種主要語言的所有出版物都已經被掃描後保存到了雲端裡頭。我們最近完成的一個工作,就是對雲端裡的很多數據(從公元元年開始到2001年)進行大數據分析,探索那些規律性的現象。我們發現了其中一個規律性的現象,一個可能的秘密——那就是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是靠階級鬥争來實現的,也不是靠戰争和掠奪來實現的,人類社會的發展靠的是我們善意的互動來實現的。什麼叫善意的互動?就是我們要和其它人合作、交往、交流。大規模的文化交流、技術交換、貨物流通、财富更替都是人類社會發展很重要的秘碼。隻要看看人類财富的增長,從公元元年到2001年,有三個爆發性增長的時間節點,而這些時間節點恰好都是人類創新的節點,也是人類大規模交換的節點,也是人類思想解放的節點。第一個節點是文藝複興,地理大發現,使人類大規模的遷徙、交流和交換變得可能;第二節點是工業革命;第三個節點是二戰結束之後的現在,迎來了更大規模的交往、交易、交換時代。

而根據科學的數據調查、分析和研究發現,我們中國的财富增長也有着同樣的發展規律,它不以意識形态為轉移,也不以文化特色為轉移。從已有的數據可以看出,從建國一直到1978年,中國人民的财富其實是沒有多大增長;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人民走向世界,與其他國家、民族、文化進行大規模的文化交流、技術交換、信息分享、知識融合、财富更替,在短短三十多年内,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改革開放”是我們很長時間以來沒有講透的一個秘密——打開國門,融入世界,與人交往,其實是我們中國近代社會發展最重要的秘訣之一!

那麼,怎麼樣才能夠與人正常、積極地交往呢?沒有别的,非常重要的是積極、陽光、美好、善良的心态。大家都知道孟德斯鸠對世界法學的貢獻,但可能不知道他對世界商學也做出的貢獻。他認為,商業世界的遊戲規則不是鬥野蠻、拼産品,也不是我們現在說的博弈、競争、計較、吝啬,更不是我們現在所認為的做生意人成功的秘訣。他認為,商業成功的秘訣就是一句話——讓人喜歡,讓人快樂——“在快樂多的地方商業發達,在商業發達的地方遇到快樂的人”,這是他的名言,也是我們大數據研究得出的基本規律。無論我們舉多少案例說明成功的其它密碼,歸根結底,一定是積極開放的心态、快樂友好的關系、合作共赢的方式,讓客戶滿意,自己才能發财。

問題是到了我們現在的手機時代,我們去哪裡獲得快樂的感覺?人類不會因為手機的産生而使快樂感得到提高。但有一個研究已經發現,60%以上的人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超過學習的時間,超過了玩樂的時間,超過了與人打交道的時間。我們睡覺的時候看手機,我們起床先看手機,我們即使在談戀愛時也看手機。不光是美國的年輕一代在看手機,美國的其他人也一樣,即使是美國第一家庭在奧巴馬總統人生最重要的一天中,他的第二次總統就職典禮上(美國總統最擔心的是隻當一屆的失敗總統),全家都在看手機。

在大數據的時代、手機的時代,人到底如何與人交往、交流和交換,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到底教孩子什麼技巧?中國人相信一個人隻要能幹,有本事就行;其實在商業化社會生活中,在所有生存和生活的技巧中,讓人喜歡的技巧才是最重要的魅力。換句話說,情商比智商重要;一定要知道如何做人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僅是如何做事情。

其次,積極教育可以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

我們中國學生能在世界PlSA測試中所獲得的成就,說明我們中國在傳統的知識教育方面,絕對不亞于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文化。但是,我們現在有些教育理念還屬于農業時代的思想,而現在已經是後工業化時代,因此,我們的教育理念有些是需要調整的。怎麼調整呢?我們還需要知識以外的教育,需要積極教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麼着急在中國推廣積極教育,是希望能夠輔佐傳統的知識教育,剛柔相濟,主次相依,互助互利。

有一個學者叫丹尼爾·平克(Daniel Pink),他寫了一本書,标題是《21世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中文版翻譯成《全新思維:決勝未來的六大能力》;書中提岀了一些知識之外的能力。什麼是知識之外的能力呢?平克認為:

1要有設計感、美感,欣賞之心非常重要。2要有快樂感,一定是讓自己身心愉悅健康,同時讓别人身心愉悅健康。自己沒有快樂,别人也不會快樂。3要有意義感,知道如何在頻繁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義。人這一生最後一定是死亡,顯然死亡不是生活的意義;那我們生活、工作、生存的意義是什麼呢?4要有形象思維的能力,善于講故事,具體化抽象概念。5要有共鳴的能力,善于感染和激勵他人。6要有同理能力,能夠感受到其它人的感情,感覺和感受。這些都是21世紀特别重要的能力。

19世紀是工業化時代,時代的主人是理直氣壯的工人階級;馬克思并沒有錯,在那個時代,工人階級就是時代的主人。到了20世紀,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掌握了信息,人類成為會利用信息、會分析信息的人,如科學家與工程師自然就成了時代的主人。但到了21世紀,人類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Pink認為是感性的時代。在感性的時代,産生美感、意義感、快樂感、同理心和共鳴心的人一定是時代的主人。

第三,積極教育也符合人類大腦活動規律的科學實踐

一般技能的掌握依靠的是低級腦細胞的活動,如何看線條,如何看光,如何活動,這都是低級腦細胞的活動,低級腦細胞負責具體信息加工。高級腦細胞負責美感、共情、共鳴等功能。而高級腦細胞的活動越多,我們人類的智慧就越高明,人類的情感越積極,人類的成就就會越大。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培養活躍的高級腦細胞,讓我們的學生有更多的靈性、悟性、感性和德性。

因此,積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高級腦細胞活動的習慣,我把它定義為中國人民領軍世界的ACE(王牌)。中國不缺工人,不缺農民,不缺會想事的人,但是中國缺ACE人才。這種尖端人才才是值得要培養。說這樣的話,不是否定人類的平等,不是任性任意,而是承認現代社會人類分工合作的現實。

什麼是ACE呢?

A

是Aesthetic(審美感)

能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東西,能夠領悟别人領悟不到的東西。

B

是Creative(創造力)

能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新概念、新事物。

C

Empathic(情感共鳴能力)

這個特别重要,要能夠敏銳地感受并影響其他人的感情。

那這個ACE如何活動?假如我請大家看一張圖,大家會看到什麼呢?很多人一開始可能看不出是什麼事物,隻能看到一堆雜亂無章的線條,這個時候就隻是低級腦細胞在活動,大多數人在這個時候隻會有低級腦細胞在活動。但如果我給你一個意義,提示說從某個角度看,其實是能看到幾個美好的字時,大家一下子就看出了規律、看到了意義、看見了美。這時就是高級腦細胞在活動。

所以,我經常講積極心理學對教育有什麼希望,其實就是希望能幫中國人民變得更加智慧、更加卓越、更加美好、更加高尚、更加有感染力、更加有影響力。簡而言之,一定要高大上,有魅力,能吸引人,讓人愛慕。現在我們的學生從學校出來,能幹沒問題,但是不一定都讨人喜歡。這和錢多錢少沒有關系,和有權無權也沒有關系。而在21世紀非常重要的,絕對是一定要讓人羨慕,願意追随你,同甘共苦,共創輝煌的能力。

從人類的終極意義上講,我們提出培養高級腦細胞的活動,也是人類演化了6500萬年選擇出來的競争優勢。我們談人性,不要看古人說了什麼,偉人說了什麼,而是要看有什麼科學證據。大家都知道達爾文的進化論,他提出來所有人類的天性,一定是符合兩個特征:一個是易于我們生存,第二個是易于我們的繁殖。深入了解就可以發現,我們人類生存和繁殖選擇的往往是積極的天性。自從我們站立起來後,就喜歡堂堂正正、大大方方;我們也喜歡站得高,看的遠;喜歡偉大,崇高的事情——因為這樣是我們站起來後自然而然能達到也希望達到的狀态。人類的身體越來越符合黃金分割比例,因為它愈加顯得更美,顯得更勻稱。

總而言之,積極教育歸根到底是更人性的、更符合心理科學規律的教育,是值得我們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

轉自:彭凱平微信公衆号,本文作了編輯。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