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者觀點

史志欽教授:全球民族主義發展态勢觀察

2015-01-09 10:02 來源: 人民論壇網 作者: 史志欽

核心提示: 2014年,世界各地區的民族主義急劇上升,突出表現為民族分離主義、宗教民族主義和本土主義。這三種類型的民族主義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構成了2014年民族主義的新發展。

【摘要】2014年,世界各地區的民族主義急劇上升,突出表現為民族分離主義、宗教民族主義和本土主義。這三種類型的民族主義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構成了2014年民族主義的新發展。

【關鍵詞】 民族分離主義 宗教民族主義 本土主義

蘇格蘭、克裡米亞等地區的民族分離主義

2014年,民族分離主義在西歐、東歐、中東地區都不同程度地體現出來。從行政上的高度自治,到獨立公投試圖達成法理上的分離,2014年發生的民族分離主義運動涵蓋了分離主義的演變光譜。

最受矚目的分離運動之一是蘇格蘭獨立公投。雖然超半數選民選擇繼續留在英國,但毫無疑問,這場公投進一步動員了蘇格蘭民族主義運動,蘇格蘭在未來将擁有更高程度的自治權,同時也激起了英國其他民族地區例如英格蘭地區對于進一步提高自身自治權的讨論。這場舉世矚目的獨立公投,不論成敗,已将蘇格蘭甚至歐洲的民族分離運動推向一個新階段。11月9日,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舉行不被中央政府和憲法法院承認的模拟獨立公投,在37%投票率的情況下,80%的選民支持獨立。

相比于舉行獨立公投但未成功分離的蘇格蘭,處于蘇東地區的烏克蘭的俄羅斯民族地區在國家政局動蕩、中央政府執政根基虛弱之際,脫離烏克蘭的行政控制範圍甚至法理上的隸屬關系。3月17日,克裡米亞地區舉行獨立公投,超過95%的選民支持回歸俄羅斯。克裡米亞分離産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緊随其後出現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俄羅斯裔占主要居住人口的地區成立親俄民間武裝,兩地在5月11日舉行獨立公投,超過90%的選民支持獨立,宣布成立獨立的“共和國”,11月2、3日兩地舉行領導人和議會選舉。實際上,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本身正是民族國家建設的失敗的反映,民族、語言、文化和親緣取向迥異的西部民衆與東部民衆對烏克蘭朝向歐盟還是向俄羅斯的問題上沒有共識,這種分歧引發了國家的危機和中央政府的倒台,而在這一“曆史機遇”下,民族地區開始謀求自治乃至分離。

一般而言,國家發生動亂也就是中央政府搖搖欲墜的時刻,一直謀求獨立的少數民族地區容易爆發叛亂、内戰以緻最終獨立。如果說蘇格蘭、克裡米亞、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獨立公投仍然是在民族國家秩序内的分離主義,那麼在中東地區的庫爾德人則有更大的自由度。

中東、巴以等地區的宗教民族主義

2014年的中東,叙利亞政府軍、反政府軍、庫爾德武裝、ISIS武裝各派厮打,其中ISIS與前述其他武裝力量展開激烈對抗,以殘暴的方式擴展疆域。ISIS提出的以伊斯蘭教法建立一個大一統伊斯蘭國的戰略設想,對迷茫中的尤其是在當下受到排斥的全世界的穆斯林青年有着巨大的“感召力”。不僅失敗國家的、甚至是西歐發達國家的大量穆斯林移民後裔前來加入“志願軍”。在英美多個人質被ISIS斬首後,美國開始遊說、聯合其它西方國家如英國、德國、法國和澳大利亞對ISIS發起軍事打擊。但能否起到遏制ISIS發展勢頭的效果,尚待觀察。

除了ISIS之外,2014年的巴以沖突持續發酵。宗教民族主義比之世俗民族主義,更少妥協而更多沖突。作為帶有強烈宗教色彩的猶太複國主義的産物,以色列為自己争取到的土地和民族國家之地位在與異族異教相争的情況下,很難真正妥協;而對方,“巴基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同樣基于宗教民族主義的邏輯,不讓寸分,明确表示反對和談,不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利。再加上外部行動者的幹預,例如以色列的盟友美國,巴勒斯坦方面同為伊斯蘭遜尼派的ISIS,隻能使未來的局勢更為糾結。

歐洲針對移民的本土主義

在歐洲,出現程度越來越高、範圍越來越廣的疏離移民少數族裔、将社會問題歸咎于移民群體的“移民懷疑主義”,甚至表現出種族主義和排外主義。作為歐洲政治的“晴雨表”,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非常明确地傳遞出了這一信号:有疑歐主義和排外主義色彩的極右翼政黨在歐洲各國崛起,歐洲正在經曆從西到東、從世居多數民族到少數民族都不同程度出現的反移民少數族裔現象。

實際上,歐洲針對移民的排外主義主要是反穆斯林移民。眼下,歐洲面臨的困局在于:一方面,老齡化社會需要大量移民;另一方面,在短時間内又無法很好地消化異文明、異種族、異宗教的族群。換言之,對于歐洲國家而言,雖然國家建設(state building)已經完成,可是國族建設(nation building)卻仍在進行中。作為國族建設進程中難以回避且強大的阻礙,本土主義将在未來的歐洲政治中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

2014民族主義在全球範圍内呈現此起彼伏的态勢

縱觀2014年民族主義的發展,其特點可歸結為兩點。

一是在政治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構變動下,民族主義主要以分離主義、宗教民族主義和本土主義的表現形式在全球各重要地區發展。民族的差異是一個曆史的客觀存在,而民族主義的爆發不僅基于這一存在,同時,更重要的是受到政治經濟結構變動的影響。結構變動是長期的結果,隻是其結果顯露于2014年。

二是民族主義的發展多與外部行動者有密切關系。在烏克蘭危機中,沒有俄羅斯投射在烏克蘭的“保護俄羅斯同胞”的國族主義關切和支持,烏克蘭的俄羅斯民族聚居區難以實現法理分離或事實分離。在中東地區,沒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小布什時期以來以反恐為名插手中東事務,推翻伊斯蘭國家的世俗政權,ISIS等極端宗教恐怖組織就難以“趁亂”成就大氣候等。

民族主義因其動員方式的原始性和樸素性——訴諸個體的族群歸屬,具有強大的動員能力。2014年,民族主義在全球範圍内呈現出此起彼伏的态勢。以深刻地政治經濟危機所造成的結構變動,以及相關外部行動者的介入為背景,世界各地區的民族主義急劇上升,突出表現為民族分離主義、宗教民族主義和本土主義。這三種類型的民族主義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構成了2014年民族主義的新發展。除此之外,在國家間和民間外交上,民族主義也繼續以傳統的面孔出現。實際上,自冷戰結束以來,民族主義在全球範圍内就一直呈現出暗流湧動、局部噴發的态勢。作為政治經濟矛盾發展中的伴生之物,民族主義還将繼續徘徊于寰宇,難以離我們遠去。

注:本文是“民族主義與世界秩序”課題研究的一部分。

(作者為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教授、系主任;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博士生劉力達對此文亦有貢獻)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