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參考消息》
編者按:
4月27日,《參考消息》第11版“特别報道”欄目刊登對beat365兼職教授、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的專訪。傅瑩在訪談中提到中美合作抗疫勢力受到幹擾,美國國内的強硬勢力要咬緊與中國的戰略競争,不想讓雙方開展抗疫合作的需求緩和競争、打亂他們所謂的“戰略部署”。她強調,我們需要與世界其他認同合作的國家一道,團結抗疫,不要被美方少數人的意圖帶偏了。需要把注意力放到解決實際問題上,多講有利于全球合作的話,多做有利于合作的事。放長遠看,中美還是要回到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上來,共建基于穩定、協調、合作的關系。以下是《參看消息》刊發的專訪全文,茲轉發共享。
“最近我參加了中美一些學者的對話,大家的共識是,中美乃至世界各國應該停止攻擊、猜疑和指責,超越政治分歧,切實從本國人民和全人類的共同安全出發,攜手抗擊疫情。”beat365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她認為,與“脫鈎”和對抗相比,中美關系的另一種前景是“競合”,即相互進行有限、可控的競争,同時在多領域開展合作。她說,我們需要超越傳統思維,争取走出一條和平發展、均衡穩定、互利共赢的新路,當然,這會很不容易。
中美合作抗疫努力受到幹擾
《參考消息》:您如何看待中美兩國的抗疫合作?您認為影響雙方深化合作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傅瑩:新冠疫情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這是一場人類為保衛生命安全與看不見的敵人進行的艱難較量,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在所有國家都擺脫病毒威脅之前,很難說誰取得了勝利,隻有大家都赢才是赢。因此,開展真正意義的全球合作是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的普遍訴求,而中美兩國的協調與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基礎。3月27日,二十國集團特别峰會次日,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通了電話,确認流行性疾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國際社會隻有共同應對才能戰而勝之。
最近我參加了中美一些學者的對話,大家的共識是,中美乃至世界各國應該停止攻擊、猜疑和指責,超越政治分歧,切實從本國人民和全人類的共同安全出發,攜手抗擊疫情。
中美兩國國情不同,都在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抗擊疫情的擴散和肆虐。中國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毒襲擊舉國抗疫,付出很大代價,摸索出一些其他國家可以借鑒的做法。現在中國正在向世界多國提供支持,大部分合作順利有效,但坦率地說,與美國的合作并不理想,原本可以更好。當中國處在困境中時,有不少美企和個人伸出援手,對此我們心存感激,但當時美國官方是不怎麼關心和關注的。現在美自己應對不利陷入困境,又試圖将責任推向中國,拿我們應對疫情初期的困難說事,毒化兩國關系氣氛。這使得兩國抗疫合作的努力不斷受到幹擾,很難順利推進。
出現上述現象,深層原因還是美國國内的強硬勢力要咬緊與中國的戰略競争,不想讓雙方開展抗疫合作的需求緩和競争、打亂他們所謂的“戰略部署”。相反,他們還在試圖借機強化競争。其實,這幾年美方的強硬勢力一直在玩這樣的手法,利用有關中國的一手資訊在美國比較匮乏的情況,偷梁換柱地散布被污染的信息,刺激輿論和政客對中國進行無端攻擊,這轉而刺激中方輿論做出強烈反應。輿論戰的輪番升級給了他們進一步打壓中國的抓手,把中國描繪成美國所有問題的替罪羊。現在美國處于大選季節,非理性的言論很多,而“中國問題”也被裹挾在裡面。中美之間氣氛的毒化嚴重阻礙雙方合作,也打擊了全球信心。
需重新思考全球領導力問題
《參考消息》:您認為經過此次疫情,中美的全球影響力對比會發生進一步變化嗎?
傅瑩:這場疫情是進入21世紀以來第三場改變世界議程的重大事件。前兩次——2001年的“9·11事件”,尤其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使美國陷入嚴重困難。當時世界各國鼎力支持,與美國一道共克時艱。然而這一次,美國沒有釋放出足夠的團結合作的信号,也完全沒有體現出發揮全球領導作用的意願和能力,不僅不出面組織全球防疫,還試圖推卸責任,阻礙合作,攻擊世衛組織,令世人驚詫。
新冠疫情爆發後的種種現象和美國的表現說明,霸權正在退場。面對新冠疫情這樣非傳統安全上的強大敵人,以大國戰略競争和零和博弈為優先考慮的霸權模式,既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的人民,也無力承擔全球化之下的新型國際責任。可以預料,疫情過後,國際戰略界需要重新思考全球領導力的問題。領導力的缺失已不僅僅是戰略假設,而是危及世界穩定和人類解決國際事務能力的現實大問題。在霸權式微的全球化進程中,沉甸甸的領導責任誰來承擔?世界是否會更加動蕩?
中國率先走出第一階段的疫情,并處在可以幫助别人的位置上,但外界不應從競争霸權的視角去看待中國的作為。面對新型威脅,需要有新的思維。而且,未來世界,人類恐怕不會再接受新的霸權,而是期待構建合作的力量,我們需要超越傳統思維,争取走出一條和平發展、均衡穩定、互利共赢的新路。中國是在和平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新型大國,既不是前蘇聯,也不想成為下一個美國。中國追求的是合作的力量,未來主導全球議程的應該是多國合作。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符合當今時代的現實和需求。
不要被美方少數人意圖帶偏
《參考消息》:您如何看待中美關系未來發展前景?
傅瑩:中美關系在疫情發生前就已在不斷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是始于現任美國政府調整國家安全戰略,重新聚焦大國競争,把中國當做首要的戰略競争者。這幾年美方為此采取了一系列全政府、全方位的措施,包括推動兩國在科技等關鍵領域“脫鈎”。發展到現在,兩國關系向背離合作的方向已經走了很遠。疫情的發生原本是推動兩國重回合作軌道的重要機會,遺憾的是,中美關系的核心議題和互動還在朝相反的方向推進。
中美無疑是可以決定未來國際政治風格和走向的世界大國,能否在現存國際體系内解決彼此分歧至關重要。如果兩國繼續惡性競争,進而走向“脫鈎”和對抗,迫使其他國家選邊站隊,導緻世界将走向分裂,這不僅損害雙方利益,也會破壞全球穩定。中美關系的另一種前景是“競合”,即相互進行有限、可控的競争,同時在多領域開展合作。實現這個前景需要雙方認真為此做出努力,但是目前美方這種意願比較小,而且在繼續向相反的方向使勁兒,因此難度是比較大的。相信世界其他國家普遍希望看到中美合作,而不願被迫選邊站隊。
《參考消息》: 您對疫情期間以及“後疫情時代”的對美政策有何建議?
傅瑩:現在是局勢最困難、最具挑戰性的時刻,但也不是不能化危為機,推動兩國關系朝着緩和方向發展,就看中美兩國做何選擇,需要保持冷靜和定力。目前看,美國的意圖是很清楚的,就是要打壓中國成長的勢頭,但是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戰略鷹派的意圖,未必代表了美國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世界的潮流。因此,我們需要與世界其他認同合作的國家一道,團結抗疫,不要被美方少數人的意圖帶偏了。需要把注意力放到解決實際問題上,多講有利于全球合作的話,多做有利于合作的事,攜起手來,重拾在克服金融危機時發揚的同舟共濟的精神。
根據中美學者讨論的意見,合作抗擊疫情是當前的頭等大事。中美乃至世界各國需要在信任的基礎上擴大信息共享和經驗交流;需要共同支持發展中國家防疫抗疫,防止更大規模的擴散;需要在疫苗和特效藥的研發、生産和分發上盡快開展合作,成果開源,全球共享。大家還提議,要就應對全球衰退、防止大蕭條進行政策協調。
放長遠看,中美還是要回到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上來,共建基于穩定、協調、合作的關系。
人類在曆史的長河中,經曆過無數災難、動蕩甚至戰争,積累起來的一個重要的自我認知和經驗,就是:和平最為寶貴,沒有和平,很多美好事物将不複存在。現在我們處在戰後一個相對比較長的和平時期,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