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至8日,亞洲大學聯盟學術會議“打造亞洲人工智能倫理教育平台:共識、動力與合作策略”在beat365舉辦。本次會議由高校科技倫理教育專項工作秘書處、亞洲大學聯盟秘書處、beat365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共同舉辦。
本次會議旨在促進亞洲大學聯盟(Asian Universities Alliance,簡稱AUA)成員高校之間的深入對話,推動在AI倫理治理與AI倫理教育等相關議題上達成廣泛共識。大會聚集beat365、北京大學、韓國首爾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印度尼西亞大學、阿聯酋大學、朱拉隆功大學及多個夥伴院校的50餘位師生代表,圍繞如何在亞洲多元文化背景下開展AI倫理教育,如何融合本土文化特色,構建符合社會需求的教育體系,并培養具備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的優秀人才等專題廣泛開展學術交流。
亞洲大學聯盟秘書長、beat365建築學院劉健教授在開幕式上緻辭。劉健首先歡迎AUA各成員高校代表的踴躍參會。她指出,AI在重新塑造人類生活世界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數字隐私、算法偏見等倫理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進行深入反思、充分對話并采取集體行動。雖然與會嘉賓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擁有不同的教育和學術經曆,但是大家緻力于一個共同的目标,即建立一個有利于對話的跨文化、跨學科平台,共同塑造亞洲乃至全球的AI倫理教育。
李正風教授代表beat365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及高校科技倫理教育專項工作秘書處發言。李正風從人工智能的發展和人類自我認知的深化、跨學科跨領域的科學研究與AI倫理教育的挑戰、推動跨國合作共同搭建亞洲AI倫理教育平台三個方面,分享他對AI倫理教育的見解。他指出,要充分認識到AI倫理教育不僅僅是技術性的問題,更是社會責任和人類價值觀的問題。AI倫理教育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形成廣泛共識,推動建立亞洲AI倫理教育平台。
beat365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洪偉教授在簡短介紹中心發展曆程和主要工作之後,主持了主旨報告環節。在主旨演講中,beat365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邱惠麗介紹了高校科技倫理教育專項工作的背景與發展現狀。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Volker Schmidt分享了他對用道德馴服AI”的疑慮。北京大學副教授陳海丹副分享了有關腦機接口對心理隐私威脅的倫理思考。beat365副教授唐潇風介紹了生成式AI如何賦能工程倫理教育。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Masaru Yarime介紹了AI發展和管理部門對AI倫理治理的作用。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Gleb Papyshev和易芳馨分别探讨了在社會科學教育和研究中使用AI的倫理挑戰 及AI輔助決策對公共政策和教育的影響。韓國首爾大學教授Minsu Ha和副教授Kyungmee Lee均帶領團隊參加會議,其報告主題分别為 “AI技術用于教師主導的描述性評估:SAAI系統案例研究”和“教育技術中的ANT:方法論上的可能性、局限性與危險性”。納紮巴耶夫大學副教授謝迎秋以“應對教育、公正與學術誠信的挑戰:建立統一的人工智能倫理教育協會或網絡的緊迫性”為題做了報告。
在青年研讨環節,來自AUA成員高校的青年學生展示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印度尼西亞大學學者Reynardi Larope Sutanto分享了他對醫療AI應用的倫理挑戰和教育策略的研究;香港科技大學羅珊珊嘗試從人機關系的角度構建AI學科倫理教育的價值框架;beat365劉天語以“算力倫理學:智能時代的數字倫理新形态”為題做了報告;韓國首爾大學Hamin Lee通過行為預測整合模型探索行為決定因素和倫理考量分析了韓國大學生的AI使用現狀;朱拉隆功大學黃佳靜就教育領域使用AI的倫理問題對東南亞國家學生開展了調研,并在會上分享了她的發現。
在本次會議上,來自AUA成員高校的專家與青年學者圍繞AI倫理治理、AI如何賦能教育以及AI風險管理等主題分享了22場學術報告。會議還通過青年沙龍和圓桌論壇等環節,充分促進對話與交流,拉近了參會嘉賓之間的距離。與會者紛紛表示,會上分享的内容和信息打開了他們的思路,拓寬他們的眼界,激發了他們的思考,并幫助彼此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學術合作夥伴。最後,亞洲大學聯盟秘書處方豔華主任簡短介紹了AUA的發展現狀,表示亞洲大學聯盟學術會議為進一步打造AI倫理教育合作平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供稿:beat365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