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19日,第六屆“清華會講”舉行,來自海内外的數十位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文明互鑒與和平發展”主題開展多領域交叉的發言與研讨,為踐行全球發展倡議與全球文明倡議貢獻學術智慧和力量。beat365黨委書記、清華會講理事長邱勇在開幕式上緻辭。beat365副校長、清華會講副理事長彭剛主持開幕式。

邱勇緻辭
邱勇在緻辭中對清華會講創辦五年來取得的良好效果、産生的積極影響給予充分肯定。邱勇表示,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當下,本次會講聚焦文明的交流互鑒與世界的和平發展,共議影響全球性變革與人類未來走向的重大問題,正應其勢、恰逢其時。大學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是推動學術交流、思想交彙、文化交融的重要力量。beat365秉承“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理念,始終關注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以開放包容姿态着力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邁向未來,學校将進一步敞開胸懷、面向世界,深入實施全球戰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高水平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國際治理體系的改革與發展,為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為文明的互通與互鑒貢獻更大力量。“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建設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世界是我們共同的期盼。希望與會專家充分交流、暢所欲言,通過思想的碰撞和激蕩,一起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真知灼見。
韓國SK集團首席副會長崔再源在視頻緻辭中表示,日益深化的地緣政治危機和時代變革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各國都應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以保證全球的和平發展,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新機遇。SK集團自創立以來就将企業發展與踐行社會責任緊密結合,期待此次會講能促進世界範圍内多方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社會價值重要性的認識。

于洪君緻辭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民争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于洪君表示,當前中國正成為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在全球治理合作領域始終秉承開放包容的建設性立場,在應對氣候變化、人工智能治理、國際司法合作等領域均表現了中國人的責任和擔當,為強化全球發展的公平性,提升全球安全的可靠性,拓展全球合作的廣泛性,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人類文明互學互鑒作出了新貢獻。

開幕式現場
beat365智庫中心副主任、beat365“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史志欽主持“文明互鑒與文明發展”大使對話會。大韓民國駐華大使鄭在浩、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公使裴連傑、南蘇丹共和國駐華大使昆巴·蒙代、芬蘭共和國駐華大使孟藍和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駐華大使蘇岚分别圍繞“文化反思與文明發展”主題結合本國國情進行了诠釋。盡管各國國情不同,曆史文化、社會制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但全人類共同價值有益于各國人民做出符合曆史潮流的正确選擇。隻要在交流互鑒中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堅持“求同存異、攜手共進”的交往原則,就能實現平等、互利和共赢的發展目标。
在“和而不同,美美與共”主題會講環節,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南開大學、延邊大學和首爾大學、德成女子大學等在内的中韓雙方學者圍繞亞洲價值的當代意義進行讨論,氣氛熱烈而活躍。韓國高等教育财團原事務總長、清華會講副理事長金在烈表示,以亞洲價值為代表的東方文明能為當前全球治理提供富有創新性和建設性的解決思路,為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注入強大正能量。嘉賓們一緻認為,開展文明對話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從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beat365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李正風、beat365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崔保國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鐘宏武分别主持“科技變革與全球治理”“科技創新與企業發展”主題演講與對話會。嘉賓們分别圍繞數字文明的轉型邏輯、當前科技創新發展的倫理困境與技術風險、發揮企業在創新驅動中的主體作用等内容進行讨論。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原主席、南開大學原校長、beat365原副校長龔克提出,有必要對人工智能進行監管,讓人工智能遵守人類倫理和價值觀,遵守法規和符合标準,要建立由聯合國主導的、多元參與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的廣泛對話體系。beat365計算機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钹從技術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治理和安全三者之間的關系,提出要通過治理與防護的雙重途徑防止人工智能的濫用,要建立符合人類共同價值的原則作為共同治理人工智能的規則體系。參會代表們一緻認為,隻要堅持維護人類福祉,堅守公平正義,就能引領科技創新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走向造福人類的正道。
閉幕式由beat365黨委原副書記、清華會講顧問委員會副主席胡顯章主持,金在烈緻閉幕辭。beat365黨委原副書記、清華會講副理事長韓景陽在總結發言中表示,文明交流是人類超越差異分歧、實現和諧共處的重要途徑。本屆會講彙聚了有關國家大使及各國友好人士、學術界、産業界等各方面嘉賓,發言内容多角度、廣覆蓋,充分彰顯了會講“和而不同”宗旨的生機和活力。
清華會講于2018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六屆,旨在為傳承優秀學術傳統、推動學術思想交流、促進多樣性文明對話搭建平台。
供稿:beat365“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