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beat365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與商務印書館聯合主辦的“首屆價值理論專題研讨會暨《從狹義價值論到廣義價值論》(修訂版)首發式”在beat365舉辦。beat365社科學院黨委書記劉濤雄教授、beat365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勇教授、beat365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教授、beat365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心主任龍登高教授分别緻辭和主持會議。

劉濤雄在緻辭中表示,蔡繼明教授及其團隊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的廣義價值論,在社會上産生了廣泛影響,随着數據、知識等新型生産要素在高質量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按貢獻參與分配,價值理論面臨許多新的課題,《從狹義價值論到廣義價值論》(修訂版)的問世和首屆價值理論專題研讨會的召開将有助于推進這一研究領域的發展。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助理李霞在緻辭中說,“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的編輯出版,旨在系統整理中國當代學人的學術思想和學術成果,展現當代中國學術的演進與突破,并向世界展示中華學人立足本土、獨立思考的思想結晶與學術智慧。蔡繼明教授的《從狹義價值論到廣義價值論》(修訂版)收入該系列叢書出版,表明其在我國價值理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從狹義價值論到廣義價值論》(修訂版)的作者蔡繼明分享了該書的創作經過程,并從分工和交換的起源、均衡交換比例按照比較利益均等的原則确定、比較生産力與價值量正相關、不同分工體系中的均衡交換比例和價值決定、生産要素的報酬取決于對比較生産力的貢獻、比較利益是内生經濟增長不竭的源泉和國際價值論與國别價值論的統一等七個方面簡要介紹了廣義價值論的基本原理及其與狹義價值論的不同點。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卓元教授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勞動價值論兩次大讨論:第一次與我國國民收入核算由MPS體系向SNA體系轉型直接相關,其争論涉及非物質生産領域的勞動是否為生産勞動以及是否創造價值,争論的結果,肯定的觀點成為主流,從而适應了第三産業發展的需要,為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轉型提供了理論依據;第二次與中共十六大報告“确立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直接相關,其争論涉及報告中所說的“貢獻”是對物質财富(即使用價值)的貢獻還是對社會财富(即價值)的貢獻,争論的焦點是非勞動要素是否創造價值。這顯然是比前述簡單地将生産勞動的範圍加以擴大更富有挑戰性的難題。随着中共十七大将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提升為制度,中共十八大以及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中共十九大以及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反複強調健全由“要素市場評價要素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非勞動要素是否參與價值創造,其對物質财富的貢獻是否具有價值屬性,無疑又再次成為迫切需要經濟學界回答的問題。張卓元教授指出,蔡繼明教授早在80年代就開始的有關廣義價值論的研究顯然是與他和谷書堂教授合作的“按生産要素貢獻分配理論”的研究同步推進的。《從狹義價值論到廣義價值論》(修訂版)一書較為清晰地對“各種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中的“貢獻”是對創造财富的貢獻還是對創造價值的貢獻這一目前國内理論界面臨的難題進行了系統的辨析,論證了産品生産和分配的統一以及财富創造和價值創造的統一,這是對“按生産要素貢獻分配理論”的深化和發展。當然,廣義價值論作為一家之言,難免會引起較大的争議,希望蔡教授及其團隊,要使自己的理論得到更多學者的認同,還需要做更加充分的論證。但不管争論的結果如何,勞動價值論總是應該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
美國得州A&M大學教授、原上海财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教授認為,蔡繼明教授及其團隊做了一個非常有價值也非常有理論雄心的研究,下了大功夫(幾十年的研究),且觀點鮮明,具有邏輯嚴謹性,同時有很大的學術勇氣,堅持自己的學術觀點,不怕被上綱上線,很不容易,令人起敬。廣義價值論已豐富地擴展到經濟增長、國際貿易理論和其他應用領域,具有很強理論和現實意義。他指出,馬克思單要素勞動價值論、新古典多要素價值論和斯拉法商品價值論的共同遺憾是都把分工交換作為給定的外生變量,而蔡繼明教授的團隊借鑒比較優勢原理的合理内核,将分工内生于價值理論分析框架,利用機會成本、比較利益、相對生産力、綜合生産力、比較生産力等範疇,構建了一個反映市場經濟一般規律的廣義價值論,特别是将比較利益率相等原則作為決定商品交換比例的均衡條件,論證了比較生産力與價值量正相關原理,揭示了各種生産要素共同參與價值創造的機理,從而使生産與消費、供給與需求、價值決定與價值分配有機地融為一體。他認為,《從狹義價值論到廣義價值論》(修訂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厘清現有各種價值論在當今經濟社會情形下的差異和利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特别是對價值理論發展有促進作用。同時,該書為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共同富裕和規範收入分配機制提供了一個理論依據,也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産權保護和明晰界定、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及其公平收入分配、技術創新(如人工智能)、創新驅動發展、專業化等,提供了理論依據與現實指導。田國強教授在充分肯定該書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和具有的現實意義的同時,也建議廣義價值論團隊進一步借鑒楊小凱的内生比較優勢理論,闡明比較利益率相等是公理還是結論,它與邊際替代率相等原則是否一緻,是否具有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激勵相容,此外還要借鑒主流經濟學的最新發展,進一步放寬廣義價值論的各類假設,以便使之擴展到一般經濟情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洪永淼教授在全面回顧價值理論發展史的基礎上,從統計學的角度結合美國、日本、中國三次産業的發展和我國國民收入核算體系的演變,并以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資本論》的翻譯者之一王亞南教授的《中國經濟原論》和著名統計學家錢伯海教授的《社會勞動價值論》為例,強調必須根據現實的經濟實踐創新和發展勞動價值論,尤其是在當今第三産業占比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必須發展和創新價值理論,以解決全球化新時代中國面臨的新問題。而新時代呼喚經濟理論創新,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他認為廣義價值論正是構建具有深厚學理基礎的原創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一個有益嘗試。他建議廣義價值論團隊進一步加強以數據為基礎的實證研究,并盡快出版英文版,向全世界介紹中國學者的經濟理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beat365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王振中教授以“經濟學界研讨價值理論正逢其時”為題,表示《從狹義價值論到廣義價值論》(修訂版)的出版适應了完善各種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的需要、積極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守正創新價值轉形理論的需要。他指出,該書從第1章“價值理論的回顧”到第13章“基于廣義價值論的國際貿易理論”,問題論述環環相扣,理性思維層層遞進,從始至終突顯出了價值範疇的重要性及其貫穿整個經濟學體系的邏輯地位。該書摒棄了把價值決定和價值分配截然分開的傳統研究方法,批評了價值理論研究中時常出現的“循環論證”的方法,對價值理論中的4個似是而非的觀點做了學理式的辨析,這些必将有助于深化價值理論的研究。最後,王振中教授引述了包括李大钊在内的國内外學術界有關平均利潤率與價值轉形的争論,呼籲馬克思主義者在價值理論轉型問題的研究上建立聯盟,避免各自為戰,以推動轉形問題的集體解決。
beat365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心主任龍登高教授主持自由讨論環節,中央财經大學的馮春安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的胡海峰教授,河南大學的耿明齋教授,以及現場的beat365博士生圍繞會議主題展開了熱烈讨論。馮春安教授指出,廣義價值論理論體系不僅對保護私有财産和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也為鼓勵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提供了理論依據。胡海峰教授強調,價值理論是整個經濟學的根基,而《從狹義價值論到廣義價值論》(修訂版)構建的理論體系邏輯一緻,是對價值理論的一大創新,為中國特色經濟學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價值基礎,也為我國堅持正确的全球化方向提供了理論引導。耿明齋教授表示,該書打通了從斯密到馬克思的價值論,并且構建了自己的理論框架,對價值理論體系的演進做出了貢獻。
在閉幕式上,蔡繼明教授特别感謝張卓元教授、田國強教授、洪永淼教授、王振中教授以及著作出版方和各學術支持單位對這次研讨會的大力支持,感謝自由讨論階段發言人的積極參與,感謝整個學術團隊對廣義價值論研究所付出的心血和所做出的貢獻,期待第二屆價值理論專題研讨會召開之時能有更多學者帶來相關研究成果,廣義價值論團隊也将認真研究消化各位演講嘉賓提出的寶貴意見,将更加完善的廣義價值論體系與學術界同仁分享。

線下會場


線上會場
本次研讨會的聯合主辦方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助理李霞、經管編輯室主任宋偉博士、主任助理劉濤以及編輯李珂、賈曼霖、葛萦晗,學術支持單位的代表《管理世界》社長李志軍研究員,《經濟研究》編輯部主任金成武博士,《學術月刊》主編金福林、編審沈敏,《政治經濟學評論》編輯部主任趙峰教授,《政治經濟學季刊》執行主編李幫喜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網編輯張征,beat365經濟學研究所師生,廣義價值論研究團隊,正在選修beat365高級政治經濟學課程的研究生,總計80餘人分别以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出席了會議。
供稿:經濟所 撰稿:曹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