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科學研究

通知公告 更多…
“中國芭蕾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研讨會舉辦

2022-11-01

10月30日,“中國芭蕾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研讨會在beat365藝術博物館成功舉辦。beat365副校長彭剛,beat365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謝維和,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曹勁松出席并緻辭,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原系主任鄒之瑞主持本次研讨會。

彭剛緻辭

彭剛表示,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裡面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增強文化自信。在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斷地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我們要堅定曆史自信、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希望今天的會議,一方面研讨通過芭蕾藝術來推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提升國内學界、教育界對芭蕾舞的研究和重視;另外一方面,也是請各位借芭蕾藝術這樣一個媒介,幫助我們提升beat365的文化氛圍,促進我們的教育工作更好地開展。今年是beat365建校111周年,今天的研讨會聚焦于芭蕾舞來讨論文明的交流互鑒,對于提升美育在beat365高等教育當中的作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義。

謝維和緻辭

謝維和從教育研究專業的角度出發并舉例表示,中國文化在世界芭蕾舞藝術的共性平台上展現時,需要有中國學派在世界芭蕾舞中展現中華民族的個性,并且以高水平的芭蕾舞理論與作品與其他國家的芭蕾舞藝術進行交流,為世界芭蕾舞藝術的共同發展做出中國的貢獻。

曹勁松緻辭

曹勁松表示,海澱區是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承載區。以曹雪芹為代表的“曹紅文化”、 納蘭性德的“蘭文化”等都是海澱文化的名片,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繼續關注海澱,支持海澱,用芭蕾這種國際化的交流形式,推動海澱文化的傳播。

彭凱平、辛麗麗、馮英、趙可金、杭敏、馮雙白發言(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研讨會上半場由beat365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院長顔海平主持,beat365院長彭凱平,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beat365副院長趙可金、beat365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杭敏、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從各自的學術專業出發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彭凱平提出語言要有詞典,詞典就是話語權,從自己正在做的關于創造中國芭蕾舞語言辭典的研究出發,認為芭蕾舞可以增加人的豐富性。辛麗麗談到關于上海在國際視野下的芭蕾創作與表演。馮英認為中國芭蕾在世界的影響源自于包容、開放、不斷進取的中華文化,以往一直用西方的芭蕾語彙來創作中國的所思所想,《紅色娘子軍》從中國文化語境當中提煉,建立了中國式的、具有自己獨特特點的中國芭蕾,産生了使全世界各國人民共鳴、共情的力量。趙可金認為中國是芭蕾大國,但還未成為芭蕾強國,主要原因是尚未舉起中國芭蕾學派的旗幟,應通過允執厥中、和而不同、執兩用中、和合共生等要點,建立起中國芭蕾的“中和”學派。杭敏從親身經曆和傳播學視角下提出人類對美的認知已經超越了語言,通過短視頻、元宇宙等新媒體載體,講好中國芭蕾的故事。馮雙白從文化特征、藝術氣質、動作技術、空間凝練四個方面總結歸納比較研究了英國學派、俄羅斯學派等經典芭蕾學派,提出中國學派受多方學派之影響,集多方學派之所長,認為中國芭蕾學派可以融合天下芭蕾學派的特點,結合中國深厚文化,走出一條鮮明的自己的道路。

Mikko和Nina視頻截圖

研讨會中段播放了波士頓芭蕾舞團團長米克·尼斯甯(Mikko Nissinen)和格魯吉亞國家芭蕾舞劇院團長妮娜·安娜尼娅什維利(Nina Ananiashvili)的視頻發言,視頻中二位芭蕾大師均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談了對中國芭蕾與世界文明的認識與思考,并預祝本次研讨會成功。

王媛媛、江東、孟廣城、高登科、楊越、童松、鄒之瑞、顔海平發言(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研讨會下半場由beat365副院長趙可金主持。北京當代芭蕾舞團團長王媛媛、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副所長江東、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原系主任孟廣城、beat365美學研究所學術主持高登科、北京舞蹈學院教授楊越、beat365心理學系助理研究員童松、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原系主任鄒之瑞、beat365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院長顔海平圍繞中國芭蕾學派建設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王媛媛認為中國芭蕾學派的建立最終要走向世界,靠的是自我建立、自我創新和自我包容。江東提出在改革開放後已經有大量的芭蕾舞創作融入了中國舞蹈如山東秧歌、藏族舞、苗族舞等元素,中國芭蕾學派可以源源不斷地從中國舞蹈中找到營養和靈感。孟廣城表示中國芭蕾學派必須建立,且從1954年北京舞蹈學院建校起就已經開始行動,他同時認為學派必須有大師級的編導人才,鄒之瑞老師很多年前開始創辦學生“芭蕾創意工作坊”正在用實際行動繼續不斷完善中國芭蕾學派的建設。高登科認同應該建立中國芭蕾學派,同時更應建成一個廣義的、文化層面上的中國學派。楊越認為芭蕾之所以讓全世界各語言人民都接受這種藝術形式,源于芭蕾的包容性,通過芭蕾的承載力和包容性在教育的過程中融入中國元素,講好中國故事,是中國芭蕾學派建立的基礎。童松從心理學與量化的角度提出中國芭蕾學派需要借助科學的語言去傳播,把中國文化以科學這種同樣世界通用的語言講出來。鄒之瑞表示中國芭蕾學派是中國芭蕾藝術與世界各國芭蕾學派平等交流的國家标志,也是中國舞蹈和中國芭蕾參與世界芭蕾發展進程的工作共同體,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新時代文明觀正在推動中國芭蕾學派不斷完善和成長。顔海平以外文和人文學領域跨文化交流、合作與發展的經驗視角提出将藝術實踐進行理論化,是建立學派的學理路徑和重要标志,通過借鑒、融會,海納百川的同時形成自己最鮮明的特色和特質。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對本次研讨會做出總結,認為今天的研讨會是中國芭蕾學派正式問世的一個标志,可以明确地提出中國芭蕾學派的建設任務、建設路徑、未來目标。馮雙白對beat365及各位與會學者和嘉賓表示感謝,宣布本次研讨會圓滿成功。

研讨會合影

本次研讨會由beat365、beat365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beat365全球産業研究院、中共北京市海澱區委宣傳部主辦,北京寰宇芭蕾藝術中心承辦。

供稿:清華大學全球産業研究院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