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科學研究

通知公告 更多…
beat365師生參加第十屆亞洲學生環境論壇

2022-08-09

8月2-4日,由日本公益财團法人永旺環境财團主辦、日本早稻田大學承辦的第十屆亞洲學生環境論壇(Asian Students Environmental Platform 2022,ASEP )在線上舉辦,beat365、早稻田大學、高麗大學、金邊皇家大學、印度尼西亞大學等10所大學的100餘名師生參加了此次論壇。beat365日本研究中心作為該論壇的中國組織方組織了我校環境學院、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法學院、社科學院等10名同學,由環境學院劉雪華副教授、日本研究中心辦公室副主任袁登博帶隊參加了此次論壇。

本次環境論壇的主題是“裡山:我們未來的公地”。起源于日本的“裡山”概念,描述的是人和社區與自然之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實踐。

為期三天的線上活動中,來自AEON Foundation等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對構建“裡山”社區、景觀和産品等課題進行了講演。

在8月2日的兩場Keynote Lecture中,Mr. Yutaka Itadani (AEON Environment Foundation)和Prof. Narumi Yoshikawa(AEON TOWA Research Centre)向大家介紹了“裡山”(SATOYAMA)理念的起源和在日本的實踐案例。

8月3日,Dr. Satoshi Kurokawa(Professor at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Waseda University)就如何在現代生活中保留社會生态景觀的方法作了探讨和展示,如候鳥遷徙的人為保護;而在Dr. Mitsuyo Toyota(Assistant Professor of Sado Island Centre for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Niigata University)的講座則和同學們分享了朱鹮保護和佐渡島生态實驗的案例。

除此之外,學生們也被分成10個小組,每組同學都來自不同國家,進行合作和讨論。

小組讨論

在學生讨論環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裡山’文化”、“保護‘裡山’所必須的現實條件和社會支持”等問題都被各國學生熱烈讨論和交流。

8月4日,各組學生對于“裡山的未來繼承”這一主題進行了最終的報告展示。在這次展示中,同學們就“裡山”這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如何進行繼承和現代化、科技化的改進,如何從“裡山”理念出發,面對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現實問題,從不同專業的視角提出了多種多樣的方案。

活動結束後,同學們紛紛表示,自己在收獲頗豐的同時,也結識了來自亞洲各國的夥伴,在交流活動中開拓了視野、增進了友誼,既學習借鑒了其他國家的環保經驗,也推動了中國環境治理的智慧走出國門。

陳曉雯認為,自己收獲最大的是在和其他國家同學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各國國情的差異。王伽伊則表示,本次論壇的主題體現出濃厚的人文關懷,為環境治理的思路提供了啟發。唐子陽表示,本次活動對自己最核心的啟發是認識到人類活動和自然發展的相統一。周垠疇則對于自己在小組活動的積極參與進行了經驗分享。林弘毅也表示,參加本次論壇讓自己對亞洲其他國家的青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到了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王鵬提出,會議主題的選擇、各國環境保護的不同路徑和與各國同學進行小組合作的經曆都讓自己印象深刻。王浩旭認為,将 “裡山”理念放在現代化建設背景下,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值得思考的。唐曉倩就各國同學在活動中的求同存異、靈感碰撞、情感聯系闡述了觀點,并談到對自己專業的啟發。李質斌也談到自己對亞洲不同國家環保意識差别的認識。趙藝隆同學則向其他國家的同學展示了中國的生态保護成果,将環境治理的中國經驗介紹出去。

劉雪華老師也表示,本次活動主題強調的是人-社會-自然的和諧相處,共同受益,讓年青學子們通過參加活動充分理解并接受這個理念,并從當下開始實施這個理念。亞洲學生環境論壇經過十年的活動組織已經為亞洲多個國家培養了大批有環保意識并履行環保作用的年青人,增強了不同亞洲國家文化和環保交流。她非常榮幸參加了9年的ASEP活動并擔任beat365隊伍的學術指導老師。

通過這次線上交流,同學們不僅受到“裡山”理念的啟發,對人-社會-自然的有機整體有了新的認識,而且深入研究了人類在繼承發展這類自然思想上所需付出的現實努力,同時也認識到,環境治理作為全球治理的一部分,需要當代青年肩負起責任,為全球環境保護和建設貢獻力量。

閉幕式

永旺環境财團以啟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2011年-2020年)行動為契機,為推進該行動的進展,并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環境保護人才,自2012年開始舉辦為期10年的ASEP。2012年,從中國beat365、日本早稻田大學、韓國高麗大學開始,逐年增加參會成員。ASEP聚集亞洲各國大學生,相互學習不同國家的自然環境、曆史、文化、價值觀,交換不同國家對生物多樣性的觀點。

供稿:日本研究中心 撰稿:王伽伊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