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餘份投稿學術論文
14場分論壇
10餘位重磅專家學者主旨報告
60餘位學術委員會專家評審
300多次口頭和海報展示
10餘場校友職業輔導培訓
14場“社科研話”學術微沙龍
10餘期“我愛做學術”科普推送
20餘場數據抓取、分析技能培訓
……
由beat365研究生會主辦的“社稷擔當 · 社會科學發展新階段與新使命”學術論壇暨beat365第664期博士生論壇于2022年5月7日和8日于線上舉行。beat365院長彭凱平、黨委書記劉濤雄、黨委副書記戎珂、研工組組長胡悅,四十餘位學者教授、業界專家、期刊主編出席活動。來自beat365、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三百餘位同學參加論壇。

開幕式
彭凱平在開幕式緻辭中表示,目前我們正站在新的起點:集衆智、享共情,以學術為先導指引我們做學問、講擔當、樹情懷;肩負新的使命:在一個更加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下為學科發展提供新思路與新命題;弘揚beat365社會科學的優良傳統:社稷擔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科學态度,正本清源命運共同體。
彭凱平希望同學們能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打破學科藩籬、高舉科學大旗,積極緻力于對人類社會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做出嚴肅、認真、實證和有效的回答。

開幕式邀請了多位學科的專家學者做主旨報告,為同學們傳道授業解惑。
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教授李彬在“國際關系研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中提到,目前研究者、研究對象、研究方法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實證研究、定量研究面臨新的問題與發展前景,他鼓勵大家要基于自己的眼光看問題,突破西方話語長期壟斷國關研究。
beat365政治學系副教授于曉虹以“交叉學科視阈中的法政治學——以法官集體決策為例”為主題,讨論了法政治學的發展、議題與拓展;合議性:中國法官合适訴諸集體決策;展望交叉學科視阈下的法政治學。
beat365經濟學研究所副教授謝丹夏分析了“數字經濟革命”,介紹了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狀況,指出數字經濟的技術與經濟基礎,闡述數據創新内生增長理論。他提出,數據成為新興的生産要素;數據到知識的漂白凝練,産生可重複使用的“幹淨”知識,進而推動經濟增長;鼓勵數據在創新部門中使用;我國具有發展數字經濟的巨大潛力。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汪軍帶來了“有氧和力量同期訓練的相互促進和沖突”專題講座。北京大學副教授吳昊講述了“大學體育課程文化自覺”,引導同學們思考大學體育課程在學風和文化内涵方面的樹立、體現和傳播。浙江大學教授胡亮在“數字化體育科技助力體育強國”中闡釋了科技體育服務競技、群衆乃至整個社會體育的作用。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馬運超分享了“政策工具視角下中國體育科技政策改革”,分析中國體育科技政策的改革發展。
在雲端,來一次與學術期刊的邂逅
為增進同學們對期刊的了解、解答同學們對投稿期刊的疑惑。活動邀請到了五位在知名學術期刊擔任主編或評審的老師,在論壇期間與同學們分享論文寫作與修改、期刊投稿與評審的相關知識。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黃燦介紹了緻力于中國管理學研究的《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以及側重于技術創新管理的《Technovation》,并對如何新穎的選題等論文寫作、修改提出建議。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張書維介紹了《公共行政評論》的辦刊宗旨、欄目設置、審稿原則,以及稿件處理程序等,并從助力式寫作和助推式投稿兩個維度提出了論文寫作和發表的建議。
beat365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李莉以刊物定位的角度诠釋了如何選擇期刊;圍繞學術性、理論性、科學性介紹了《國際政治科學》;從選題、文獻回顧入手,分析了怎樣寫好學術論文。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聞翔介紹了《社會學評論》,期刊論文寫作和投稿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何面對匿名評審等。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将期刊論文寫作與畢業論文寫作相聯系;二是多寫作多投稿;三是謹慎對待需要發表的每一篇論文。
經濟學研究所教授戎珂介紹了《Journal of Digital Economy》的投稿、發表、審稿情況,以及社科學院數字經濟研究的專家學者。他提出期刊定位與目标為:植根中國,影響全球,邁向數字文明,擁抱元宇宙。
之後,同學們就英文論文的寫作與發表,區域國别研究、政策研究的寫作,期刊關注的議題,研究方法等問題與參會嘉賓展開交流讨論。
學科分論壇
口頭報告環節,160名同學分别在七個分會場進行了學術彙報,31位專家學者擔任分會場點評人。同學們從選題立意、研究方法、檢驗假設、分析論證、總結建議等方面較為全面地展現了積累的知識和技能。專家學者從研究問題選取、研究方法運用和學術發言技巧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建議。
海報展示環節,177篇海報通過雨課堂的形式進行展示,作者、參會同學與專家學者積極互動。
閉幕式
缤紛初夏,輕絮舞風,社科學院2022年博士生論壇在雲端落下帷幕。戎珂、胡悅分别宣讀了優秀口頭和優秀海報獲獎名單。

劉濤雄在總結中對本屆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肯定,他表示,此次論壇前期聯動活動豐富多樣,“寶藏老師”導學活動、“社科研話”微沙龍、“我愛做學術”科普推送等精彩紛呈;論壇組織工作井然有序,一千餘份征稿量創曆史最高;議程設置深刻全面,立足時代、面向未來。同學們的分享精彩翔實,專家們的點評精準到位,老師們的報告闡幽顯微,呈現了一場學術視聽盛宴,也充分表現出本次論壇在加強學術交流、促進研究創新和推動學科交叉方面的價值與成果。
劉濤雄以三個“統一”勉勵同學們:第一,做好科學和價值的統一,即永蘊社會情懷,長繼科學精神;第二,做好中國和世界的統一,即所做研究要急國家之所急,也要有勇氣去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共同挑戰,想人類之所想;第三,做好人格和學問的統一,即做學問時要把握世界的規律,也要注重個人人格的發展。
劉濤雄表示,值此beat365社科學院成立十周年,清華社科學科曆史發展百年之際,希望同學們牢記治學傳統和學術路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科學和“清華學派”做出新的貢獻。
供稿:社科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