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科學研究

通知公告 更多…
“清華創新商業論壇”第二講召開 聚焦2022年數字經濟展望

2021-12-22

12月21日晚,由beat365華商研究中心舉辦的“清華創新商業論壇”第二講“2022年數字經濟展望”在線舉行。論壇着眼于未來一年的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從關鍵技術發展到企業如何應用,從數字人民币到元宇宙,從虛拟世界到學術前沿,環環緊扣,層層解讀。本次論壇邀請到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先生和京東集團原副總裁杜正平先生,二位嘉賓分享了他們對2022年數字經濟發展的看法。論壇同時也邀請到beat365華商研究中心主任、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龍登高教授,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執行會長倪健中先生,beat365經濟學研究所謝丹夏副教授,國際金融學會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馬青先生,普華永道中國資深經濟學家、清華創新商業論壇聯席秘書長趙廣彬參與交流互動。論壇由beat365華商研究中心秘書長邢菁華主持。

演講開始前,龍登高教授、倪健中會長分别做了簡短的緻辭。龍登高介紹了論壇第一講所取得的社會反響,表示本次講座受到在線媒體平台的支持,本身就體現了當今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巨大影響力。倪健中肯定了該論壇所強調的創新精神,在我國移動通信領域發展的20年間,一代人的創新精神使得我們取得世界範圍内令人矚目的成就,通過制定新标準實現“換軌超車”;如今探讨數字經濟和元宇宙,本質上是一次新的革命,應秉持和發揚創新思維,善于打破陳舊觀念,擁有新觀念和文化自信,這将幫助我國數字經濟和元宇宙的整體創新發展在中美科技戰、貿易戰的格局下取得令人滿意的成就。

韋青演講

來自微軟(中國)的韋青,投身移動通信、信息技術、智能設備等領域近30年,業已出版兩本專著。作為資深專家,韋青在演講中分享了他作為一名工程師,關于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深刻思考。韋青為自己的演講起了一個饒有趣味的标題——“如果把狗尾巴稱作腿”,以這一話題背後的思維方式作引,探讨數字經濟的發展次第。他指出,語言作為符号系統,有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兩重特性,我們時下的熱門概念如區塊鍊、人工智能、物聯網、元宇宙等,它們的所指究竟是什麼?通過對metaphysics(形而上學)的翻譯,韋青先生指出我們如何将外來的概念本土化将是數字經濟發展中一項關鍵的問題。解讀數字經濟,要首先想清楚,才能夠說明白。想清楚的關鍵,在于“究竟是概念決定本質,還是本質決定概念”。事實上,分類學(Taxonomy)和命名法(Nomenclature)對于事物的分類和定義,有着非常嚴格的學術體系作為支撐。通過一系列生動的例子,他指出,我們在認識和實踐數字經濟發展時,必須堅持本質決定概念的思維範式。根據信息論中的DIKW模型,金字塔的基座是數據(Data),向上以此為信息(Information)和知識(Knowledge),頂端才是人的地盤——智慧(Wisdom);我們現在的發展,某種程度上是在補數字化全社會鍊路沒有打通的“舊賬”,才能夠真正進入信息化社會,之後以算法将信息提煉為知識,通過機器模式識别幫助我們處理碳基生命不擅長的繁瑣事務,是一個标準化的DIK路徑,這是我們當前數字經濟所能夠達到的和實現的水平。

通過對科學史的簡短回顧,韋青指出,數字經濟的背後,絕不僅僅是現在所說的互聯網、物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乃至元宇宙等簡單的概念,而是由非常樸素但客觀基礎的一系列理論所支持;并将之總結為,因數字化轉型而進入信息時代,實現以新型人機關系為代表的智能社會。近百年來插座的發展變化,在某種程度上與互聯網到元宇宙乃至進一步的未知的科技發展存在相通之處;百年前,包括愛迪生、特斯拉等偉大科學家在内的人,曾經堅定地認為電燈泡是讓世界邁入電氣時代的殺手級應用,我們也不能夠讓百年之後的人笑話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曾堅定地認為元宇宙、互聯網、雲原生是世界進入智能時代的殺手級應用。隻有當關注點不再是技術、當技術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我們才真正邁入了下一個時代,而這将是一個幾百年的曆程。

“想清楚”之後,“說明白”就變得容易。技術的智能化,是由sense到think再到act及反饋鍊構成數據的生成-傳輸-儲存-計算-應用,這也是數字經濟所要實現的本質。我們在技術層面探讨的元宇宙,不同于媒體熱議的元宇宙,其本質是真實物理世界與精密的數字世界通過映射、仿真、計算之後反饋、優化、加強;地圖導航,就是一項具備人文關懷的元宇宙應用。韋青先生介紹,微軟旨在建立雲計算連接物理空間和虛拟空間,通過大量計算仿真優化,反饋到物理空間,用邊緣計算幫助人類實現優化和強化,并将之稱為“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在此基礎上,數字經濟最終要實現無處不在的計算、無處不在的智能和以人為本的技術,建立全社會的智能化數字反饋鍊,以實現更高的效率、更舒适的環境,為人類帶來更溫暖的福祉。現階段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矛盾在于我們仍在用舊的思維方式考慮未來巨變時代的需求,而又無法親身實證以提出更加明确的方針和更好的建議。韋青在總結中再次強調,DIKW這一信息論中最本源的模型,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方向,我們不能夠用舊有的思維方式,也不能用“将狗尾巴稱為腿”的思維方式,看待世界和未來的發展。韋青的演講從技術出發,具有高度的理論性與颠覆性,引發了論壇嘉賓與聽衆的深入思考。

杜正平則從技術執行者與企業經營者的視角出發,向聽衆分享了華為雲和京東雲的創建與發展曆程。杜正平認為,企業對雲服務的探索通常包括兩個階段,第一步是探索市場需求,在此基礎上則是探索新方式以應對變化,并構建出自身的競争力,從而适應時代。2022年,數字技術将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通過華為雲和京東雲的創業實踐,可以看到,企業和組織将面向嶄新的、宏大的時代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創新方式的本質值得不斷思考,企業和組織理應保持高度的開放性,不斷迎接市場的變化挑戰。數字化對企業的主要影響在于創新模式的改變,每家企業都面臨着構建數字業務,推動數字創新的任務。企業整體層面的數字創新推動效應主要有三個層次,分别是利用數字化的經濟規律、提升運作水平以及增加企業競争力。就實踐表現而言,産業數字化強調數字技術和數字化的商業模型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組織形态、産品服務、業務模式、行業生态等方面均需做出适應性的改變。2022年起,傳統産業的數字化也将邁入關鍵階段,不斷推動起行業的平台化整合,并成為行業創新的窗口和基礎設施。

演講結束後,論壇聯席秘書長趙廣彬主持了嘉賓交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謝丹夏、馬青等研讨嘉賓探讨了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和翻譯。他們認為,科技與信息終究還是以服務于人為目的,Metaverse指的是一種虛拟空間,其來源出處實際上強調了現實和物理世界的重要性,而目前流行的元宇宙的譯法有必要進一步商榷。

随後,謝丹夏就“平台反壟斷與數字經濟展望”的問題發言。他結合反壟斷曆史沿革、經濟學理論以及前沿學術成果,認為數字經濟、平台經濟下的反壟斷問題呈現新的理論與現實特征,主張平台反壟斷應秉承科學态度,針對平台經濟、數字經濟的特征進行創新性研究,在法律、制度等“上層建築”層面做出調整。馬青圍繞《數字經濟夥伴關系協定(DEPA)》的内容以及中國加入DEPA的意義展開交流,DEPA涉及如何将數字經濟手段應用于生産生活;如何促進和保護數字交易;以及應該創造怎樣的經濟環境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三方面内容。馬青表示中國加入DEPA将像當年加入WTO一樣對中國經濟發展尤其是數字經濟發展産生深遠影響,值得持續關注。趙廣彬将數字經濟放在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框架下考量,圍繞數字經濟發展的意義,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及原因以及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影響展開讨論。當前中國數字經濟迅猛發展有賴于較高的市場化程度、寬松的監管環境、大規模用戶以及激烈的競争;數字經濟領域的技術突破将帶來多個行業甚至産業的颠覆性改變。

與會嘉賓也展望了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龍登高認為,數字經濟和平台經濟發展降低創新創業的門檻,使新的市場主體不斷湧現,一定程度彌合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韋青指出,若要讓數字經濟實現包容性和普惠性發展,需要不斷擴展可被計算的領域和方面,包括農業、工業、國防、醫療等。杜正平希望在2022年看到央企、龍頭企業引領着中小企業一同深度參與數字經濟實踐,盡量避免“業務等網絡,網絡等業務”的不協調局面。謝丹夏認為,2021年中國的平台反壟斷和監管具有裡程碑意義,有利于加強企業的自律意識;預期未來數字經濟發展日趨健康,國家反壟斷行為趨于溫和,與更加自律的企業間形成良性互動。馬青希望未來一年在數字經濟領域能看到更多的競争,互聯網領域的市場開放可能會帶來新局面。趙廣彬希望國家統計局将數字經濟納入國民經濟統計範疇,定期發布相關統計數據,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最後,邢菁華表示諸位專家學者的發言讓我們對數字經濟從未知轉向重新認識、重新建構,由知識改變引導創新實踐,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數字經濟良性發展為生産生活帶來高效服務。

嘉賓線上合影

本次論壇吸引了近150萬的觀衆在線收看。清華創新商業論壇(Tsinghua Innovation Economy Forum, TIEF)旨在緻力于彙聚政府、學術和商業領袖,探讨全球及中國經濟和商業的重大發展問題,政産學研“四位一體”,以“經濟與商業”為核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服務于人民、企業和國家的财經、商業及創新精華知識。

供稿:beat365華商研究中心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