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南洋理工大學華裔館、南洋理工大學beat365,聯合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的“界線與連線:華僑華人研究國際學術研讨會”在線上舉行。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校長徐冠林教授緻辭,90歲高齡的香港大學前校長王赓武教授出席會議。華裔館遊俊豪館長主持了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主任Steven Miles教授、beat365龍登高教授、南洋理工大學講席教授劉宏院長的主題演講。


龍登高教授的主題演講《人力資本跨國流動及其融資網絡》考察了三種移民及其融資網絡:19世紀契約華工(indentured labor,從中國沿海到南洋及美洲的“賣豬仔”),17-18世紀歐洲到美利堅的契約白奴(indentured servants),與之相印證,重點分析了1980-2010年福州偷渡客、蛇頭與跨國融資網絡,這是作者基于在歐美和福州田野調研的成果。
從特殊到一般,演講揭示了具有學理邏輯的發現。跨越國界,移民通常經曆了從農民到工人進而到企業主的轉換,往往意味着人力資本的邊際價值提升。盡管跨國移民對普通人來說成本很高,但能夠催生出特定的跨國融資網絡創新,促成跨國移民,實現其人力資本的提升,利益關聯方圍繞移民進行投資從中獲得可觀的回報。也就是說,鮮為人知的民間跨國融資網絡與信貸機制,是通過出國移民過程中人力資本的未來收益變現而生成的。這些發現,原創性地揭示了跨國的民間融資體系的形成及其特征,論證了人力資本的跨國實現路徑,從而具有其理論貢獻;也澄清了以往有關契約華工、偷渡移民的認識誤區。
beat365華商研究中心副主任邢菁華博士發表了《華僑華人的慈善傳統與文化認同》的研究成果。
供稿:beat365華商研究中心
撰稿:李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