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在beat365開幕。本次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國際安全合作: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為題,王毅國務委員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超過69個國家的150餘位學者和官員出席論壇。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beat365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CISS)主任傅瑩應邀出席主題為“重振多邊主義”的大會并進行主題發言。該大會由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beat365教授閻學通主持,原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Herman Van Rompuy)、原泰國副總理素拉傑(Surakiart Sathirathai)也受邀發言并參與讨論。

傅瑩指出,中國人理解的多邊主義是協商一緻、合作治理、互利共赢。她在講話中回溯了多邊主義在國際關系中應用的長久曆史,從2000多年前的古典時代到20世紀,人類為了化幹戈為玉帛,就曾采用過多邊聯合的模式。現代多邊主義精神是建立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基礎上的,人們希望建立一種能夠調和國家間利益、終止戰争、實現世界永久和平的多邊機制。聯合國的建立宣告了在國際社會依仗多邊主義精神開展國際治理的共同意志。冷戰後,多邊主義越來越多得到有效的發揮,作為維護國際秩序和規範的基本範式,得到廣泛認可和支持。
回顧中國參與多邊外交與區域合作的進程,從東盟到歐盟,及更廣泛領域的國際多邊組織,中國經曆了對現代多邊主義從學習到接受,再到堅決主張和積極實踐的過程。近年來,中國在學習東盟、歐盟等多邊組織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開始主動設計和構建多邊合作機制,更為主動和積極地參與多邊主義實踐。在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治理等全球挑戰面前,中國都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貢獻者,對一個發展中大國和參與國際事務的後來者來說,這一變化是質的飛躍。
傅瑩說,中國不希望多邊主義成為任何國家謀取自身利益的工具,而應以利他和維護多方利益的态度,實現更宏大的利益需求,大國在推行多邊主義理念時尤其要克制追求獨家利益的沖動。多邊主義反對排他性和歧視性,應在遵守規則的情況下,發揮全球和區域多邊框架和機制的作用,以對話協商的方式照顧各方利益和關切。作為一種信念,多邊主義不應建立在特定政治制度或者價值基礎之上,而應基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她強調,新冠疫情啟示人類:全球挑戰面前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因此,各方應避免受到分歧的幹擾,聚焦共同利益,秉持多邊主義精神,團結應對全球挑戰。

範龍佩在講話中回顧了冷戰後世界格局的新變化,他說,随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家間相互不斷依賴加深。近些年來,去工業化等新變化促使包括歐、美、中在内的世界主要力量均尋求在敏感領域減少對其他經濟體的依賴,這些舉措的效果和影響尚待觀察。世界格局的新趨勢需要深化全球治理,包括推進世貿組織改革、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合作應對網絡攻擊、維持全球金融穩定、團結抗疫及推進疫後複蘇。範龍佩強調,歐盟是全球治理的積極貢獻者。歐盟的經驗表明,國家間接受差異是和諧、團結與和平的基礎。在全球範圍内,差異不代表成為敵人。在各國重新自我定位的世界變局中,各主要經濟體應意識到世界面對的共同挑戰,重建信任與團結,積極幫助發展中國家,以對話促合作,以合作加強全球治理,重振多邊主義。

素拉傑指出,我們正進入前所未有的“VUCA”世界,即易變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的時代,多邊主義國際秩序受阻,全球經濟呈碎片化趨勢。但是,主要大國也通過區域組織進行建設性接觸,推動合作。就如何重振多邊主義,他建議應以東盟、歐盟等區域組織為錨,推動包容的區域合作;主要大國有必要開放對話,連點成線,促進多邊主義與區域主義相互促進;歡迎各類開放包容的倡議與理念,但需避免對抗性小圈子,避免碎片化的多邊主義;重視數字技術對國際合作及國際聯通性的影響;積極合作應對氣候變化;重視多邊機構改革。最後,他強調,穩定的美中關系是多邊主義得以重振的關鍵,各方都應廣泛協商管理分歧,避免沖突,以對話尋求最大共識和共赢合作。

主題發言後,與會專家就中歐關系、不同形式的多邊主義、中美關系與多邊主義、第三方的選擇等問題與觀衆進行了互動。專家們一緻認為,多邊主義精神要求對話解決分歧、協商避免沖突、合作應對挑戰,而非選邊站隊、加劇對抗。
世界和平論壇創辦于2012年,是由beat365主辦、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協辦、beat365國際關系研究院承辦的中國第一個高級别非官方年度國際安全論壇,至今已成功舉辦九屆。本屆論壇中,來自多個國家的前政要、智庫負責人和戰略家們将針對當今世界人類所面臨的新安全挑戰進行讨論,提出建設性應對方案,努力推動國際社會的安全合作。
撰稿:王靜姝 崔元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