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科學研究

通知公告 更多…
“清華-58同鎮縣域勞動力調查”報告發布會暨後疫情時代的縣域社會、經濟與民生論壇順利召開

2021-01-18

2021年1月16日下午,“清華-58同鎮縣域勞動力調查”報告發布會暨後疫情時代的縣域社會、經濟與民生論壇在線上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由beat365縣域治理研究中心、beat365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beat365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新加坡研究中心主辦,同時由beat365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協辦。

本次論壇圍繞縣域社會、經濟與民生話題展開,并發布了《清華-58同鎮縣域勞動力調查報告》,主論壇舉辦時間為1月16日13:20-16:00,主論壇結束後轉入六場主題分論壇,并同時在騰訊會議、學術志及快手平台進行直播,聽衆突破3500人次。本次論壇邀請了來自beat365、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西安交大、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國内縣域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來自浙江省、四川省、重慶市、安徽省等地區縣域的地方領導和企業代表,以及來自百度、騰訊、快手、58同城等大型互聯網企業的業界精英共計48位。嘉賓們共同就縣域社會經濟和民生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讨論,包括縣域的民工經濟、普惠金融、縣域的數字政務、城鎮化、環境治理、城鄉協同發展等話題。

主論壇由beat365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鄭路主持,他介紹了beat365社科學院的縣域治理研究中心、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與58同鎮在2020年11月份開展該次全國性社會調查的背景。他說,新冠疫情給中國和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中國從去年的3月份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并率先實現了複工複産。但是疫情到底對于縣域的社會經濟和民生産生了多大程度的影響,後疫情時代縣域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如何着力,這些問題亟待回答。

随後,beat365社科學院院長彭凱平和beat365文科資深教授李強分别為論壇進行了緻辭。彭凱平表示:“有一句話叫做‘郡縣治,天下安’,在中國曆史發展過程中間,縣域治理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強對縣域的重要性做了進一步強調,他說:“全國660多個城市中,大部分仍然是中小城市,像北上廣深一樣的大城所占的比例還很低很低……最近縣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像東南省份的一個縣,或者叫百強鎮,這樣一個鎮的經濟容量、經濟含量、經濟創造力都已經是非常可觀。縣,可以說是特别具有中國特色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縣異常重要。”

在發布會環節,beat365縣域治理中心主任何曉斌對“清華-58同鎮縣域勞動力調查”報告進行了發布。本次調查從2020年10月底開始,基本覆蓋了全國31個省份,共搜集到包括就業者、失業/無業者以及創業者3類樣本,共計6672個相關數據。報告主要聚焦于後疫情時代下縣域勞動力市場的基本情況,利用一手數據,展示了在縣域就業者受疫情影響狀況、縣域失業/無業者特征及縣域企業複工複産方面的一系列重要發現。

在主論壇主旨演講環節,論壇邀請到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溫鐵軍教授、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院長葉敬忠教授以及58同城聯席總裁何明科進行分享。

劉守英的演講以“城鄉結合部與貧民窟”為題,對中國和拉美的城市化過程進行了簡要而深入全面的比較,一方面展示了拉美貧民窟的教訓,以及其可借鑒的公共政策經驗;另一方面揭示了中國的城鄉結合部在解決非正式的城市化的落地過程裡所起到的緩沖過渡的作用。溫鐵軍在題為“鄉村建設與縣域經濟”的分享中提出,研究縣域經濟的發展和鄉村振興,除了要探索創新、包括跨地區的橫向學習之外,還應該保持縱向的視角,尤其是要回到近代史上面學習曆史發展經驗。王春光演講題為“縣域社會學研究的價值和意義”,他從社會學學科視角出發,結合曆史、政治、社會、文化、經濟角度,對縣域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指出其是非常重要的社會結構特征和單位,并強調了建立縣域社會學的必要性。葉敬忠就“社會的建設與鄉村的治理報告”進行了分享,他以荷蘭鄉村的合作社的例子,反思了中國在鄉村治理裡存在的過渡行政化、形式主義泛濫的問題,指出了社會建設的重要性和對有效治理的意義。何明科通過“下沉市場的信息化道路”分享,對58集團重要的戰略調整進行了介紹,并展示了58同鎮是如何通過鄉鎮站長,對廣大縣域、鄉鎮甚至村莊人群提供服務,給他們帶去豐富的生活信息和各式各樣的服務。

主論壇結束後,與會者分别轉入六個分論壇展開進一步交流與分享,本次後疫情時代的縣域社會、經濟與民生論壇共設“縣域零工經濟和民生”、“縣域普惠金融和民生”、“縣域數字政務與數字治理”、“縣域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縣域環境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縣域社區治理、城鄉協同發展”六個話題,并邀請了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縣域領導、業界精英展開深入讨論。

“縣域零工經濟與民生”分論壇由beat365社科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曉斌副教授主持,共有五位發言人與一位評議人。首先,浙江省新昌縣楊哲文副縣長對新昌縣企業用工難的問題現狀、原因和解決思路進行了細緻、深入的介紹。58同鎮商業研究部張雅楠經理基于2019年縣域市場零工經濟的全國調查,介紹了縣域零工經濟的現狀與隐憂。beat365社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戎珂副教授分享了他的團隊進行的互聯網平台零工經濟的研究成果,報告為互聯網時代零工經濟的概念做出了清晰定義,界定了研究範疇,并對世界主要經濟體零工經濟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對比。騰訊研究院陸詩雨高級研究員進行了題為“我們為了什麼而工作”的分享,分享了縣域90後青年自由就業的有趣個案。複旦大學管理學院褚榮偉副教授分享了題為“流動人口的韌性與福祉:系統約束下的應激”的報告,通過對上海和昆山兩個地區流動人口的訪談,探讨了這一群體的情感需求、目标和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自我的心理調整。最後,中國社會科學雜志副編審李淩靜對于五位嘉賓的發言做了高屋建瓴的概括和精彩點評。

“縣域普惠金融和民生”分論壇由beat365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鄭路主持,共有五位發言人。四川華頤文化旅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發言人王芝成董事長因為身體原因由李友龍董事代為發言。李友成董事分享了民營企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民營企業進入鄉村的困難、融資難及資源匹配度不夠的難題。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楊典,分享了《城鎮化、地方債與縣域普惠金融發展》的最新研究,認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和縣域治理體系現代化,是未來我國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所在。四川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艾毓斌提出目前鄉村振興存在交易成本過高、信息不對稱兩個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曹勝熙分享了《地方金融組織(類金融機構)的發展與監管》的最新研究,梳理了地方金融組織的定義、功能及發展曆程。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縣長漆賓分享了夾江縣在普惠金融、農擔貸支持鄉村振興方面所開展的兩項較為重要的創新實踐探索。

“縣域數字政務與數字治理”分論壇由beat365副院長孟天廣副教授主持,共有四位發言人。重慶市合川區錢塘鎮黨委賀霞書記進行了以“以數馭心,以心敦風——縣域數字政務與數字治理領域的思考與實踐”為主題的分享。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馬亮教授分享了縣長直播帶貨與縣域經濟發展的研究,他提出,将縣長直播帶貨推廣到更多地區,對于脫貧攻堅意義重大,應當支持縣長直播帶貨的發展與完善。江蘇省張江港市大數據局顧雪峰局長分享了對于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電子政務的總體設想,包括對于政府數字化轉型的總體設計、大數據管理局的智能,以及黨政協同、統籌推進張家港政府數字化轉型的建設思路等。百度公司社研中心杜軍研究員從企業的視角介紹了技術如何支持政務服務和管理,并提出AI的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的自由與可能,最終實現智能經濟,創造更加美好的智能社會。

“縣域城鎮化與經濟發展”分論壇由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葛天任副教授主持,共有5位發言人。快手科技副總裁、快手研究院院長何華峰做了題為“視頻互聯網與縣域城鎮化”的報告,他指出視頻直播的出現,使信息傳輸手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因為視頻打破了時空的界限,使原來邊緣的位置也可以成為中心,空間的維度甚至取消了;取而代之出現的,乃是一個快速更新的統一大市場。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蒲正甯副教授做了題為“縣域視角下的科技創新與科技管理”的報告,并着重探讨了縣域在科技創新和科技管理方面存在的幾個問題。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葉岚副教授指出,縣域數字化面臨的傳統困境包括缺資金、缺人才、缺龍頭企業,現在這些問題都慢慢有破題的态勢。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葉敏副教授做了題為“體系化融合:大都市郊區村級集體經濟的新型實現形式”的報告,并提出了一個“城鄉關系緊密度”理論視角。上海師範大學社會學系馮猛副教授則試圖從政府行為、經濟社會學等的視角分析縣域産業發展中的一些現象,并提出了四個機制從政治、社會兩個方面解釋縣域的産業發展。

“縣域環境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分論壇由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盧春天教授主持,共有三位發言人與兩位評議人。中共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以“治理一座山、建美一座城”為主題,介紹了長汀縣治理水土流失、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區委辦副主任孫梅林以“柳江模式:群衆内生動力的人居環境整治”為題,介紹了柳江區的生态環境治理、美麗鄉村建設情況。淮河衛士、綠色中國年度人物霍岱珊以“模式創新:促進縣域經濟綠色發展”為題,分享了淮河衛士這一民間組織治理淮河生态環境的案例。

“縣域社區治理、城鄉協同發展”分論壇由中共北京市委黨校的談小燕主持,共有六位發言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和研究室主任馮文猛的發言主題是“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縣域治理”,他指出在中國老齡化存在嚴重的城鄉倒置問題,會對縣域治理産生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等多方位的影響。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的劉偉研究員分享了他目前正在開展的一個以“流動勞動力的組織與鄉村公共秩序”為主題的研究。他将“流動鄉村”與鄉村公共治理相結合,指出應當關注鄉村的流動性、治理的延展性、鄉村社會治理的現代化和主體的能動性。中共成都市武侯區委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虹楠介紹了成都市武侯區黨建引領信托物業的實踐。信托物業實現了小區層面的還權、歸位、賦能和固本,在信托物業引入的過程中社區黨組織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安徽省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長王軍介紹了其在潛山市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和思考。他認為需要發揚共謀、共建、共治、共評和共享的共同締造的理念來更好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經聯盟副主席和願景集團副總設計師江曼分享了在北京市白河灣“特色小鎮”建設項目的開展,其所在的團隊進行了村莊再造、産業升級、村民共生、文化複興、綠色發展等一系列實踐。來自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和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所長彭劍波分享了對鄉村振興典型模式的比較和思考,指出當前鄉村振興的涉及面廣、地區差異大、任務重,以自上而下為主,在人口、産業、土地、金融和建設等方面都面臨一系列挑戰。

各嘉賓老師在深入讨論、交流的同時,也回答了線上觀衆的提問。與會嘉賓與線上觀衆表示通過此次論壇,縣域社會經濟與民生的許多重要問題得到了廣泛和深入的闡釋與讨論,大家收獲頗豐。同時,在此領域仍有很多重要工作等待研究者、業界人士繼續深入探索,從而更好地為縣域解難題、促發展、謀福祉。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