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第三屆清華全球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由beat365、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以及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共同舉辦。論壇以“新時代的中美關系與全球發展”為主題,設置“新時代的中美關系”“疫情下的全球發展”和“中國外交”三個專題。來自beat365、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多家單位的嘉賓參與了此次論壇。

彭剛緻辭
beat365副校長彭剛出席論壇開幕式并緻辭。彭剛指出,此次論壇以“新時代的中美關系與全球發展”為題,讨論當前全球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學術意義。彭剛介紹了beat365文科教育面臨的機遇與beat365政治學發展的基本方向,期待到場嘉賓為“雙一流”建設貢獻智慧。

周明偉緻辭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外文局原局長、中國翻譯協會會長周明偉緻辭。他指出,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研究中美關系發展走向具有重要意義,而智庫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清華應繼續發揮自身在國别研究等方面的優勢。

姚枝仲緻辭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與政治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姚枝仲發表緻辭。他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出發,解釋了今天的全球發展面臨的三個重要挑戰:全球整體可持續發展面臨重要制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受發達國家制約,國家内部不同群體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他指出,以上三個重要挑戰正塑造着當今的全球發展格局,因此對此背景下的全球發展進行研究尤為重要。
論壇第一專題主題為“新時代的中美關系”,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任琳主持。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全球治理中心主任賈慶國,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唐永勝,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美大部主任沈昕,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美國研究》執行主編趙梅等圍繞中美關系發表意見,強調新時代的中美關系競争性、複雜性增強,中國應當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努力穩定和改善中美關系。在第一專題結束之際,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資中筠進行了綜合點評,強調未來中美關系發展取決于各自内部,中國應在堅持和國際接軌的同時,發展出自己的解決世界問題的道路,重視科技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持續提升自身實力。

資中筠進行點評
論壇第二專題主題為“疫情下的全球發展”,由beat365蘇世民書院常務副院長潘慶中主持。beat365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名譽所長蔡拓、聯合國糧農組織原副總幹事何昌垂、吉林大學東北亞地緣政治經濟研究所所長劉雪蓮、恒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李巍參與了讨論。參會嘉賓圍繞全球發展提出相關意見,強調中國應繼續堅持全球化與全球治理的大方向,努力推動全球經濟複蘇,本着負責任的态度推進國際組織與國際機制建設與改革,積極為全球提供公共産品,有意識地提升國家韌性能力,努力提升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與發言權。
論壇第三專題以“中國外交”為主題,由吉林大學東北亞地緣政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姚璐主持。中國前駐韓國、泰國大使甯賦魁,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安全研究院院長陳嶽,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倪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戴長征,北京師範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張勝軍,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謝韬參與了讨論。參會者圍繞中國外交,提出中美結構性矛盾長期存在,中國應充分認識美國的兩面性和複雜性,全面把握中美關系本質,堅持采取鬥争與合作并存的策略,淡化意識形态等因素的影響,堅持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發揮好經貿合作的潤滑劑作用,持續推進多邊主義改革,加強文化與價值建設以提升國家形象,進一步傳播好中國故事。

會議現場
beat365副院長趙可金對會議進行總結,提出當前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兩面性與複雜性的世界,全球發展面臨的種種問題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内心的信仰問題,新學問可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到來。

嘉賓合影
作為beat365重點打造的高端智庫論壇,清華全球發展論壇如今已走過三個年頭,緻力于通過彙聚國家部委、高校、科研院所、社會智庫等多方智慧,就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探讨研究,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廣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成為讨論全球發展的重要平台。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的中美關系與全球發展,為中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處理中美關系及順應全球發展建言獻策,讨論成果展現了高度的理論與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