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科學研究

通知公告 更多…
變局與新局——中國政治學研究的應變創新之道與“雙一流”建設學術研讨會成功舉辦

2020-12-09

12月6日,變局與新局——中國政治學研究的應變創新之道與“雙一流”建設學術研讨會在beat365蒙民偉人文樓舉行。本論壇由beat365、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聯合主辦,beat365政治學系協辦。會議邀請了來自beat365、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院、雲南大學、吉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共20餘人參會,共同探讨“變局與新局——中國政治學研究的應變創新之道與“雙一流”建設”這一主題。研讨會開幕式由beat365副院長趙可金教授主持,beat365黨委副書記向波濤出席研讨會開幕式并緻辭。

會議現場

向波濤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并介紹了beat365近年來在文科建設方面做出的努力,肯定了清華政治學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成就,并對未來的前景做出展望。beat365副院長趙可金教授作為會議主持人緻辭并歡迎各位學者的到來。随後與會領導與學者合影留念。研讨會正式開始。

428000

向波濤緻辭

研讨會的第一專題為“全球政治變化趨勢與中國政治學科的新使命”。該專題由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邢悅副教授主持。beat365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閻學通、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唐士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教授李彬,分别就“新使命”主題做出主旨發言和評論。

閻學通教授将國内政治學分為兩部分,國際關系和内政研究,并從國際關系的角度談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對于今後發展改進的看法。閻教授認為國際形勢最大的變化,一是中美競争和兩極格局的形成,預計是10年之内的基本态勢,第二是數字競争,中美競争的核心是數字競争,和冷戰時期意識形态競争有很大不同。并結合國内政治學的發展提出了五個要點:第一件事,數字時代帶來很大的變化,網絡的發展對政治學的觸及非常大,如何共同努力恢複國際關系研究的嚴肅性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第二是增強學術性,國際形勢、國際政治變化巨大,不能再固守原來的想法;第三點,提高科學性。科學研究方法有很多缺陷,任何研究方法都有缺陷,應提倡不同研究方法之間的競争。第四,要提高國際性,鼓勵青年教師在國際會議和英文期刊上發表。最後一點,要注重時代性,在上千年不變的道理和經驗的基礎上,加強與當下時代的結合。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唐士其論述了西方政治分裂的原因,從比較特殊的政治學角度展望西方的未來發展,并在理論上做解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從世界格局的現狀和後新冠時代的變化講起,認為代表未來世界政治主流的也許将是一個中間區域,而不是任何超級大國。全球政治環境和思想觀念環境将發生轉變,不再容忍霸權性,更強勁地傾向于民族國家權利和政策獨立。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教授李彬用理工科的思維思考了中國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科的發展,認為中國學者要在政策建議和科研發表方面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國際話語權。

閻學通教授發言

研讨會的第二專題為“中國特色外交理論創新與學科建設”。該專題由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副教授唐曉陽主持。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教授在發言中簡要概括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需要破解的幾個難題,從“一帶一路”實踐的角度強調了紮實持續的國别研究的重要性。雲南大學常務副校長李晨陽教授也強調了在兩個大局下,區域國别研究的意義和現狀,指出區域國别研究需要加強學科化和學術化的發展趨勢。吉林大學行政學院院長張賢明教授從政治學的話語體系、學術共同體、促進個性化發展和強化共同建設方面,對政治學科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評價。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周方銀教授認為中國大學在學科建設方面存在一定問題,比如過分強調指标化的觀念,并對未來國際秩序的打破和重建做出了預測。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教授史志欽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對其他老師們的精彩發言做出總結和評論。

第二專題現場

研讨會的第三專題為“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政治學科引領性議題”,由beat365政治學系孟天廣副教授主持。中國beat365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張樹華回顧了過去40年中國政治學發展的曆程,并指出了現存的問題和中國知識界需要關注的重點;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張長東副教授結合北大政治學的發展和自己研究的心得體會闡述了構建政治學的中國學派存在的困難和未來的發展預期;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張明君教授總結了政治學科目前發展的四個問題,并認為中國的學術環境和社會環境是制約大師産生的重要因素。beat365政治學系主任張小勁教授分析了政治學研究的經典主題是權力,以及如何通過持續深化、橫向拓展和方法驅動來有效深化這一主題的研究。

第三專題現場

研讨會的第四專題為“新時代政治學改革與實證研究”。該專題由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漆海霞副教授主持。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韓召穎教授分析了在政治學研究中如何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從國際關系實踐的角度分析“一帶一路”,認為中國的國際關系學是多元的,并且必須基于中國參與國際關系的實踐和科學方法。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張清敏教授就外交學研究所面臨的困惑,對外政策的研究中實證方法運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超越實證方法這三點,指出當代學者面對外交學研究挑戰時,不僅要掌握實證主義的方法,更要注意到現在研究方法正在發生的變化,并且開闊視野,用更多的方法來推動外交學研究,将這種方法應用到政治學和其他研究方法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謝韬教授講述了自己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心得體會,認為中國的政治學學科設置比較混亂,政治學和國際關系學的學科區分不清晰,謝教授主張中國的政治學發展不能單方面的強調研究方法演進,更要像美國學者一樣提出概念,供後來的學者學習探讨。發言結束後,beat365國際關系學系教授孫學峰做出總結,認為政治學科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困惑,其實是如何更好的區分學術導向和政策導向,政治學不管是國際關系、比較政治還是社會科學,都要堅持科學方法,堅持解決性的研究,找到解釋性的自變量,才能夠提高學者的地位、學術的水平,還有學術共同體的自豪感。

548000

謝韬教授發言

會議的最後,beat365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beat365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陳琪教授對本次研讨會做出總結,再次感謝所有參會的學者,并宣布研讨會圓滿閉幕。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