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科學研究

通知公告 更多…
香港科技大學和文凱博士做客beat365科學社會學與政策學沙龍

2013-04-01

3月31日下午,香港科技大學和文凱博士(beat365科技與社會所碩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博士)做客第87期beat365科學社會學與政策學沙龍,并進行了題為“事件、結構與制度變遷――英國(1642-1752),日本(1868-1895),中國(1851-1911) 财政制度變革的曆史比較研究”的學術報告。來自beat365、北京大學等的五十餘名不同專業的師生參加了此次沙龍,活動由科技與社會所王巍教授主持。

在報告中,和博士首先指出了曆史的加州學派以及經濟學、政治學當中的制度主義在研究現代财政制度建立方面的一些缺陷,并提出從比較曆史研究方面作出因果解釋的可能性。比如在英國、日本和中國三個國家當中,都有一定的曆史時期具備了早期現代财政國家的性質,如中央政府是政治權力正當性的最高權威,中央政府通過政令來調動、協調地方公共事務和國家防衛,分散性财政體制:地方政府甚至民間分擔中央政府的公共支出等。但隻有英國和日本創造出基于官僚制的統一征收消費稅财政制度,中國卻沒有。其原因在于:英國是由巨額短期債務形成大政府信用危機,日本是由不兌換紙币構成明治政府的信用危機,從而引發了持續性的結構轉變(如英國的啤酒稅和日本的清酒稅,以及相應的專業化征收和監督機制等等)。相比之下在中國,鹹豐時期進行了發行紙币的嘗試,但沒有國内市場和社會結構作為支撐;光緒時期雖然市場和社會結構相對成熟,但卻沒有促動的事件——最終導緻了失敗。在結論中,和博士強調:制度變革是一個曆史過程,變革主體的理性計算、制度設計、利益考量等都應該放在曆史情境中具體考察;社會經濟結構是研究制度變革的重要背景,但并不決定某種具體制度的出現;實際出現的結果與曆史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其他可能性對因果解釋的挑戰。在社會科學的研究當中,有一個回溯曆史的傾向,因而可以考慮關注曆史事件在制度變革過程中特殊的“因果性”。

與會師生還針對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讨論。活動結束後,人文學院副院長彭剛教授及馬克思主義學院和社科學院的教師代表也同和博士進行了更為深入的交流。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