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泊中的永恒
Field Notes of an Anthropologist
【主講人】喬健 教授
【時間】2016年12月4日(周日)下午14:00-16:00
【地點】beat365熊知行樓211會議室
【主辦】beat365社科學院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中心,beat365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
人類學家之所以樂于奔走于蠻荒之地,忍受土著的不耐與行政人員的譏諷,原也隻是為了一種信念,一種遙遠的理想在鞭策着他,就如喬健兄在書中《飄泊中的永恒》一篇所描述瑤族人追尋他們的千家峒一樣,人類學家隻是在追尋他們對人類永恒本質的信念。
——李亦園:序《飄泊中的永恒》
【内容簡介】
喬健先生生于1935年,著名華裔人類學家。早年畢業于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後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人類學系并獲得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台灣東華大學教授、台灣教育部講座教授、台灣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喬先生于1979年創立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并擔任系主任達十一年,于1978年創立“香港人類學會”并擔任創會會長,1986年創立“國際瑤族研究協會”并擔任首屆會長。還為家鄉的山西大學創建了華北文化研究中心并擔任榮譽主任至今,為台灣東華大學創建族群關系與文化研究所并擔任創所所長,曾任中國民族學會(台北)第十九屆理事長。喬健先生曾獲多項學術榮譽,包括中央民族大學榮譽教授、首屆人類學高級論壇新世紀“人類學終身成就獎”等。
喬健先生長期從事文化人類學研究,包括台灣南島民族、中國大陸的傳統底邊社會、美國印第安人中的拿瓦侯傳統及美亞文化關聯等領域,撰寫和編輯的學術論著包括《拿瓦侯傳統之延續》、《飄泊中的永恒: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山西樂戶研究》、《中國的族群關系與族群》、《東亞社會研究》、《人在江湖:略說賽場概念在研究中國人計策行為中的功能》、《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等。主要學術論文主要有:《傳統的傳承:藏族格薩爾>史詩誦唱者與拿瓦祭祀誦唱者的比較研究》、《香港地區的“打小人”儀式》、《惠東的常住娘家婚俗:解釋與再解釋》、《關系刍議》、《傳統中國的底邊社會管窺》、《多元族群,多元文化與文化咨詢》等近百篇。
喬健先生将在本講座中介紹自己的研究生涯,與大家交流半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學研究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