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心學堂——beat365社科學院積極心理學高端培訓課程

孫中山先生在其著名的《建國方略》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國事者一人群之心理現象也”。所以,國家大事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是人類的心理的問題,是人的意識、認識、動機、欲望、追求、行為的問題。無論是經濟轉型、思維創新、環境保護、社會和諧,都是與我們人類的心理活動息息相關。
心理學的用處還在于它能夠改善人民的健康,提升人民的幸福。很多人錯誤地以為健康、壽命和幸福都隻是一種生理現象,養生就可以讓我們活得很好,但是大量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其實養心比養生更加重要。人類幾千萬年的進化曆史已經選擇了一些特别重要的人類的生命特性,比如說血腦屏障——吃什麼東西對我們大腦的影響其實是很小的,因為食物的分子太大,很難穿透血腦屏障,而我們的大腦、我們心理活動所在的中心所産生的變化卻可以影響到身體。雖然這個例子不完全充分,但對于健康和幸福來講,養心确實比養生更加重要。我們甚至發現對心理學的關注,還可以拯救人的生命。譬如交通事故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事故都不是路況和機械原因造成的,而是心理問題造成的。因此,解決人的問題、人心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是讓我們健康幸福特别重要的前提。
當我們心态積極的時候,我們的思路是開闊的,心胸是寬廣的,解決問題的力量是強大的;而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尤其是被憤怒、仇恨、恐懼、敵意所蠱惑的時候,我們的思路會變得狹窄,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案往往是單一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智慧會受到很大的傷害。所以,心理學最基本的智慧就是要善待他人,尊重科學。
世界上成功的管理者将48%的時間用于社會交往,而心理學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商學院的教育教授的是硬技能,心理學教授的是軟技能。我們沐心學堂的教學思路是文理交融、中西合璧,既有科學體系,又有人文情懷,上想着國家,下想着自己和家庭,在這裡,您一定會有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學習曆程。
--彭凱平 beat365院長 beat365社科學院心理學系主任

沐心學堂是探索心靈、建構學說、傳播知識的科學聖園,沐心教師是解讀知識、啟迪思想、撫慰心靈的智慧園丁,沐心學員是實踐知識、創造财富、引領未來的精英才俊。
心理學具有無界的延伸力,構成一個能量四射的世界。哪裡有人哪裡就有心理學,心理學其知識寬域也讓任何人都可以接近她、使用她,并獲益自身、獲益家庭、獲益事業、獲益社會、獲益國家、獲益人類。
在沐心學堂裡,知識先将你帶入一個神秘的心理世界,然後将你引入一個多元的智慧世界,再将你融入多彩的人格世界,之後将你推入一個燦爛的未來世界;在沐心學堂裡,有着一批清風儒雅的教師,他們展現出心理學的科學價值與人生意義:智慧決定了人生速度,人格決定了人生長度,交往決定了人生寬度;在沐心學堂裡,有着一群風華正茂的學生,他們聆聽着心理知識,研讨着哲理問題,透析着人生境遇,淨化着人類心靈。
心理學是人生的哲學,智者、匠人都需要她。學習心理學,可以助力你的人生發展,讓你成為一位有魅力的領導者,有品格的企業家,有境界的創造者……
我們在沐心學堂等着您。
--許燕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教授/前任院長

有種形象的說法,人生在世,就是來處理關系的,而最重要的關系,無非三種: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他人的關系、人與自己内心的關系。著名學者費孝通先生是關系研究的大師,晚年學問已臻化境,對上述三種關系,他有自己精彩的叫法。
在給我們這些學生上課時,費先生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稱之為“生态”,人與他人的關系稱之為“世态”。據費先生自己說,他早年在家鄉做的“江村經濟”的調查,算是“生态”的研究,中年做的社會學的工作,算是“世态”的研究。到了晚年,費先生有次到曲阜去參觀孔林,他在那裡與孔氏曆代先人做了一番心靈對話。後來在《孔林片思》這篇文章裡,他談到在孔林中穿行與許多古人“相遇”的時候,忽然覺得這輩子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與自我内心關系(可稱之為“心态”)的研究。所以,費先生覺得他應該補上這一課,包括整個人文社會科學也要補這樣的課。他諄諄告誡我們,隻有“生态”、“世态”、“心态”三種關系都觀照到了,才算是學問探究中完美的思維鍊環。
睿智如費先生,還是到了晚年才覺悟要開展對心态的研究,說明認知人心之難,也說明人與自我内心關系的思考是關系探究中的更高層次,正如社會上人們經曆了“養生”階段才會到達“養心”階段一樣。
在現代科學體系中,心理學所做的正是心态的研究,社會各界人士來學習心理學,當可開啟智慧、涵養性情、磨練意志、圓滿人生。同時,心理學并不偏廢,除了對心态的研究,還有對生态(例如環境心理學)、世态(例如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從心理學的眼光看,“三态”都與人心有關,都是人類建構的關系,在漢字裡,“态”字下面恰好有個“心”字底。對“三态”的關懷,不僅是科學進步發展的召喚,同時是大衆生命修煉的需求。在參與沐心學堂的課程設計時,我真誠歡迎大家來結伴研習心理學,用《論語》“從遊”一詞描述師弟同學之樂,并提出了“知心”、“用心”、“溫心”三大追求。那麼,自現在起,就讓我們攜手并肩、相與切磋、從心開始、揚帆遠航吧。
--鐘年 武漢大學哲學院心理學系 主任
Ø心理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更好的去愛、去工作、去生活—弗洛伊德
Ø所謂的‘新經濟’實際上就是‘心理學’ —美聯儲前主席 格林斯潘
沐心學堂的“沐”字,三點水旁,暗喻着在沐心學堂的學習正如水之溫潤流暢——它是潺潺而下,浸滿四肢百骸;它是緩緩而入,沁溢心脾髒腑。中國文化乃水的文化,充盈着水的智慧和善意。而師弟間的學問傳承,古人便視作“從遊”(語出《論語》),也如水之深遠。清華老校長梅贻琦先生說過:“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遊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随,是從遊也。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誕生于西方的心理學,也與水有不解之緣,從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的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到今天積極心理學的“福流”(flow),人們也隐約可見這永恒之流水。
基于以上立場,沐心學堂課程分為“學與思”、“道與論”、“知與行”三大闆塊,對應着“知心”、“用心”、“溫心”三大追求。宋人黃庭堅常曰:“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言語無味。”我們以為,“面目可憎,言語無味”的關鍵是心靈為塵垢所遮蔽。若想“革面”,必先“洗心”,這就是沐心學堂的根本關懷所在。沐心學堂的“沐”字,三點水旁,暗喻着在沐心學堂的學習正如水之溫潤流暢——它是潺潺而下,浸滿四肢百骸;它是緩緩而入,沁溢心脾髒腑。中國文化乃水的文化,充盈着水的智慧和善意。而師弟間的學問傳承,古人便視作“從遊”(語出《論語》),也如水之深遠。清華老校長梅贻琦先生說過:“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遊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随,是從遊也。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誕生于西方的心理學,也與水有不解之緣,從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的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到今天積極心理學的“福流”(flow),人們也隐約可見這永恒之流水。
學什麼?
Ø利用西方Coaching深度訓練的框架,系統學習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同時強調積極心理學的前沿課題,将理論素養訓練與應用導向研究相結合;
Ø采用角色式、體驗式、情境式教學模式以及個性化評估和輔導,從心理學理論出發,分析經濟行為、管理、決策,幸福等深層次的心理動因及機制。
Ø不定期的組織學員進行“心理學與中國文化”講座/論壇,以及人文、藝術與心理學融合的分享會。
向誰學?
Ø由來自beat365、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國内頂尖高校以及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等世界頂尖院校教授授課,主講教授擁有豐富的學術背景或者世界500強顧問經曆,并且将西方先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成功應用于中國實際國情和環境,代表國内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最高層次。
Ø由beat365社科學院院長兼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教授與beat365心理學系教授、專家們全程參與課程設計以及關注學員的學習進度,統合授課内容;授課、讨論、分享結合,真正做到系統的學習,使學員學有所思、學有所獲。
如何學?
Ø教學相長,以小組為核心展開課題研究,持續推動雙向交流,以研究生發思想;
Ø以問題為中心,打破學科與行業的界限,建立跨學科的視野和統觀的思維方式,探索一條通往精神家園的道路;
Ø導師制一對一學術指導貫穿學習研究過程:每個小組在後半期學習研究中,配備一個所選課題的專業導師,指導學習和研究。
beat365
beat365于2012年7月正式成立,學院包括政治學系、國際關系學系、社會學系、心理學系、經濟學研究所、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
beat365建設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學,文科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beat365的總體發展中,提出了加快發展文科的指導思想。beat365努力從beat365在國家的地位以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整體目标出發,适應新世紀的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對人才培養和社會科學學術的要求;遵循“古今貫通、中西融會、文理滲透、綜合創新”的學術範式,打好基礎,突出應用,注重交叉,形成特色;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有重點分階段地進行學科建設。beat365 (簡稱學院)的學科專業涉及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等文科學科門類。
學院積極開展國内外學術合作和交流活動,與北美、歐洲、亞洲等許多國家和港澳台地區有廣泛的學術交流和項目合作,近年來組織舉辦國際學術會議100餘次。為适應社會需求,學院設有繼續教育中心,進行學曆、非學曆等繼續教育培訓;每年學院受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及企事業單位委托,在校内外舉辦數十期研究生課程班、高級研讨班、各類培訓班。
beat365心理學系
beat365心理學系始建于1926年秋,是中國大學最早建立的心理學系之一,由著名心理學家唐钺、孫國華、周先庚等人創建,為beat365理學院六大系之一。1952年院校調整以後,心理學系随理學院并入北京大學。2007年12月,beat365成立由謝維和副校長為組長,李強、錢穎一、彭凱平等為成員的心理學籌備工作小組,2008年5月,凝聚着幾代人努力的beat365心理學系終于恢複建立。
為進一步拓寬複建後的心理學系的國際視野,推動beat365在心理學領域的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資源,開展跨學科前沿性研究,2008年5月學校成立“beat365-伯克利心理學研究中心”,重點加強心理學系在複建中與伯克利加州大學的合作。複建後的心理學系将秉承beat365的優良傳統,充分利用beat365的多學科優勢,積極開創跨院系合作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不斷提高心理學教學和研究水平,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争取早日建設成為國内一流的心理學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和高水平學術研究基地。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學、在學術界享有盛譽,位列2016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3、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3。該校學生于1964年發起的“言論自由運動”在美國社會産生了深遠影響,改變了幾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伯克利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教學中心之一。截止2016年4月,伯克利共走出了72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六)、13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五)和22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一);21世紀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位居世界第三。該校的心理學系隸屬于文理學院的社會科學部。心理學系雄厚的師資為伯克利分校的教學質量和科研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為學校吸引來了大量的科研資金。主要研究領域:臨床心理學;認知、腦和行為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人格心理學。
※必修課程模塊
測評:入學初期,對每一位學員做專業、系統的心理測評,每半年再測一次,一直到課程結束大概四次的測評,大家将直觀的看到自己通過系統的心理學專業學習所産生的變化。
一、“學與思”模塊課程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先哲已經把學與思的關系講得十分透徹。心理學之學與思乃以探究心之奧秘為主:何以為心,心在何處,心從何來,心有何用。
課程介紹:
普通心理學---心靈之旅、略窺門徑、内外兼修、情理并重
發展心理學—-由幼及老、人生全程、助益成長、豐富生命
人格心理學---千人千面、百行百因、内觀自我、洞察人性
社會心理學---相互影響、彼此對待、協調關系、有效行動
二、“道與論”模塊課程
“道”是個複雜高深的字,它指道路、法則、規律、方法、思想體系,也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還有“說”和“講”的含義。所以,這部分既可以是對心理之道、文化之道的思考、研究,也可以是萬卷書之外萬裡路的“行行重行行”,還包括大家體悟個人安身立業之道後的講說和言談。
課程介紹:
管理心理學---剖析組織、研判管理、打造文化、激發潛能
文化心理學---文化溝通、民族平等、美美與共、理解寬容
健康心理學---健康鎖鑰、靈性修養、和諧之道、身心平衡
積極組織行為學---心理資本、積極情緒、全情投入、健康組織
三、“知與行”模塊課程
在中國的文字裡面,知是認識,行是實踐,王陽明更是提倡“知行合一”。 王陽明說:“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他又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心理學之知與行乃是對個人紅塵練心的科學指導和實踐。
課程介紹:
家庭心理學---代際和睦、親情互動、愛溢婚姻、美滿家庭
咨詢心理學---技術幹預、理論提升、診斷症結、傾聽心聲
決策心理學---科學思考、理性判斷、拿捏分寸、止于至善
積極心理學---陽光心态、正向行為、啟發善意、呼喚良知
附:課程内容詳細介紹
課程名稱 |
課時 |
内容簡介 |
一、“學與思”模塊課程 |
普通心理學 |
24 |
心理學有許多分支,每一分支分别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心理現象。但是,任何一個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對心理和心理現象的總的看法,如心理學的對象和方法,心理的實質和心理現象的規律性等。對這些心理學一般理論問題的闡述,構成了普通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即心理學基本原理的研究。學習此基礎課程對學習其他心理學分支有重大的意義。 |
發展心理學 |
24 |
發展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發展規律的科學。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描述心理發展現象,揭示心理發展規律。心理發展有廣義的和狹義的兩方面,廣義的心理發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種系發展、心理的種族發展和個體心理發展;狹義的心理發展僅指個體心理發展。個體心理發展的研究對象是人生全過程各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這些年齡階段包含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時期。 |
人格心理學 |
24 |
人格心理學既是理解和探索人類心理世界的一把金鑰匙,又是豐富心理學理論,促進心理學發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心理學專業主幹基礎課和核心課程之一; 所謂的人格心理學就是一門研究心理差異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學科。它不僅要研究各種人格心理特征,包括氣質、性格、認知風格以及個人活動傾向性等等方面的心理或行為特點,而且要研究這些心理特點如何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一定的組織模式,即人格心理結構。 |
社會心理學 |
24 |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受到來自兩個學科的影響。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它揭示機能的心理,豐富我們社會的靈魂。社會心理學在社會背景中,通過探究染和環境如何相互作用而産生有意義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社會心理學家幫助編制出豐富多彩的人性錦織,結合我們的研究智慧,投入到人際關系、應用管理等實際運用中,使我們終身受益。 |
二、“道與論”模塊課程 |
管理心理學 |
24 |
管理心理學大量借鑒了社會學、政治學和人類學等相關學科的有益成果,其主要内容是管理中具體的社會、心理現象,以及個體、群體、領導、組織的具體心理活動的規律性。 内心可以萌發最偉大的創造力,也可以成為摧殘人的心魔。如何使我們内心充滿幸福感?使我們行為充滿人際魅力?管理者如何安人治心?本課程從管理之道、攻心之術與組織之策三方面講解,分析管理思維方式、動機、激勵、态度、個性、團隊、體制以及文化,以期幫助個人突破發展瓶頸,幫助組織提升管理效率。 |
文化心理學 |
24 |
文化心理學希望解決的問題:1、理解文化2、通過文化的跨文化比較研究來了解我們人類的心理活動(檢驗心理學的普适性)3、文化是否可以變遷4、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共同性(促進文化交流、理解)。 我們的目的是要了解文化本身,文化對我們的情感、行為、社會關系的影響,我們的心理活動對文化的影響(創造、傳承、強化),文化差異的特點。 |
積極組織行為學 |
24 |
它強調對人類心理優勢的開發與管理。與傳統組織行為學将研究領域的重點放在解決管理者和員工的機能失調、沖突、工作壓力等問題上所不同的是,積極組織行為學将研究重點放在如何采取積極的方法和怎樣發揮員工優勢以提高組織的績效水平上。其研究範疇包括信心/自我效能、希望、樂觀、主觀幸福感、情緒智力等,具備積極性、獨立性、可測量性、可開發性、有助于提高工作績效等基本特征。 |
健康心理學 |
24 |
我們的身體健康與生活習慣、飲食和睡眠有關系,心理健康與我們的人際交往、處理壓力和憤怒的方式有關系;生活中的壓力源主要來自環境因素、組織因素和個人因素三個方面,團隊和個人都需要一定的壓力,但是對壓力長時間的負性感知會影響個人健康和工作績效。掌握科學的方法,可以對壓力進行管理,構建自己的心理健康維護體系。 |
三、“知與行”模塊課程 |
家庭心理學 |
24 |
家庭關系是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婚姻又是兩個家庭文化的融合;懂得從全局和心理角度去審視婚姻,就能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 子女教育的心理學、親子關系處理技巧;以親緣關系為基礎,以愛護孩子身心健康和開發潛能以及培養個性為目标,根據家庭情況,不斷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改善親子關系。 |
咨詢心理學 |
24 |
咨詢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正常人,而不是患者。它為解決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心理危機、心理負荷等)提供有關的理論指導和實踐依據,使人們的認識、情感、态度與行為有所改變,以達到更好地适應社會、環境與家庭的目的,增進身心健康。 |
決策心理學 |
24 |
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決策的結果,關于決策心理學的研究日趨成為一個熱點。本課程将行為層面解讀了人類的判斷與決策,尤其是經濟領域的風險決策,從感知覺、記憶、思維、情感等多個側面分析了判斷與決策現象的規律、特點及其形成機制。 |
積極心理學 |
24 |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關于“幸福的科學”,與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家庭、教育和愛息息相關。它關注普通人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研究如何讓人活的更幸福,獲得積極的心理感受。它告訴我們幸福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新方法、新技巧及建立新習慣來獲得幸福。 本課程将全方位地向你展現通向幸福人生的認知思路,啟迪你的自我人文關懷修養,幫助你從思維的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 |
注:根據學員課前測試情況,課程内容可能有部分調整,授課教師如遇調整,以實際安排為準。
※名師工作坊及跨界對話模塊(不定期與必修課穿插進行)
一、名師工作坊
“工作坊(workshop)”一詞最早出現在教育與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之中。他是一種提升自我的學習方式,一般而言,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個領域富有經驗的主講人為核心,20-30名左右的小團體在該名主講人的指導之下,通過活動、讨論、短講等多種方式,共同深入的探讨某個話題,而探讨的話題往往更有針對性和啟發性。很多時候,都涉及到相關領域的前沿話題,甚至,很多偉大的思想與理論都是在工作坊這種形式的讨論之中誕生的。
《合作與對話實踐-合作取向領導力》-叙事療法、思維與溝通
《決策與判斷》-知覺、記憶、情境
《親密關系工作坊》-伴侶視角、内心對話、關系改善、情感提升、
《親子關系與家庭教育工作坊》-因時施教、情緒教育、親子溝通
《團體心理輔導》-探索自我,通向自在的心靈之旅
《正念減壓》-健康人士的自我保健和壓力管理
《内觀》-自我覺察與人生整理
《音缽療愈》-身心融合共振 自我成長 修心修行
二、心理學+跨界對話
不定期開展跨界對話,導師、學員與某行業領域的權威對話,探尋心理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的可能性,激活心理學發展的新思路,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
美學+藝術+心理學=真與美不是對立的,藝術可以插上科學的翅膀,科學也可以有美麗的倩影
教育+心理學=兒童生态教育系統的構建
科技+心理學=虛拟現實技術與心理學産品
佛學+心理學=中西方文化的思想碰撞,啟迪新思想
建築+心理學=發現生活中的美,我們每個人都是設計大師
健康+心理學=身心靈的完美結合
戲劇藝術+心理學=打開全新自我的另一扇大門
首席教授
彭凱平
現任beat365院長,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全球産業研究院院長;beat365幸福科技實驗室(H--Lab)聯合主席。國際積極心理聯合會(IPPA)以及國際積極教育聯盟(lPEN)中國理事,并擔任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執行主席(2009年至今)。曾連續兩年代表中國在“聯合國國際幸福日"紀念大會上作報告。
至今已發表450多篇學術期刊論文,出版圖書《心理測驗:原理與實踐》、《文化心理學(英文教科書)》、《跨文化溝通》、《吾心可鑒--澎湃的福流》、《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孩子的品格》等中英文著作12部,多次獲得國際&國内重要學術獎項。
Philip George Zimbardo菲利普.津巴多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畢業于耶魯大學,曾先後執教于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曾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現為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榮退教授、恐怖主義跨領域政策、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在進行了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之後,津巴多決定尋找利用心理學幫助人們的途徑,于是他設立了害羞診所,專門治療成人和兒童的害羞。他也因此走入大衆的視野。2004年,他應邀擔任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美軍虐囚案的專家證人。此外,他還幫助PBS-TV開發了《發現心理學》系列節目。因為出版了《心理學與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學》等受歡迎的系列教材和多媒體材料,所以他被稱為“心理學的形象和聲音”。由于津巴多教授四十多年來在心理學研究和教學領域的傑出貢獻,美國心理學會特向他頒發了希爾加德(Ernest R.Hilgard)普通心理學終身成就獎。
部分授課教授/學者(排名不分先後)
樊富珉
beat365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臨床與咨詢心理學院院長。中國心理學會認定心理學家、注冊督導師;中國科協全國臨床與咨詢心理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習者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研究專長: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教育、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心理問 題早期發現與危機幹預;生涯發展輔導與職場心理咨詢;生命教育與自殺預防;心理咨詢師教育;積極心理學及應用等。
李虹
beat365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beat365深圳研究生院社會工作與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健康心理學、決策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心理測量學。在我國企業培訓領域對壓力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健康培訓有着深入的研究,被學習者敬稱為:遙不可及的永遠精神偶像。
錢靜
beat365心理學系副教授,英國華威大學心理學專業博士,德國馬普研究所(Max Plank Institute) 人類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研究方向:認知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心理學。研究專長:行為經濟學,判斷與決策模型,社會與認知,數學模型模拟認知機制,認知心理學, 心理物理測量。
錢靜老師善于從理論構建的層次,運用多學科的視角與嚴格定量的方式研究經濟與決策行為中的基本問題。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行為經濟學,實驗經濟學與經濟心理學。她創建了一種用來描述情境判斷的廣義數學模型,适用于市場中消費價格判斷與勞動經濟學中工資滿意度的研究。具體地說,就是用心理計量學的科學方法,探究與解決經濟學與社會學當中與決策行為,風險認知有關的科研課題。
李焰
beat365學生心理發展中心主任、教授;北師大心理學學士、碩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健康心理學博士;美國斯坦福大學和内布拉斯加大學訪問學者。全國大學習者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教育部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内實戰派心理咨詢專家。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企業家壓力管理、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較有研究。接受過認知行為治療、催眠治療、叙事治療等多個理論流派的專業訓練。
Stella Christie
beat365心理學系教授;腦與智能實驗室首席研究員;beat365THBI兒童認知研究中心創始人。Stella Christie 2004年畢業于哈佛大學,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2010年在美國西北大學獲得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随後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作為博士後繼續科學研究。2012年加入斯沃斯莫爾學院擔任助理教授并于2018年晉升為長聘副教授,期間曾到斯坦福大學進行訪問交流。2018年,Stella Christie受聘beat365心理學系長聘副教授,并創建和領導beat365心理系兒童認知研究中心,同時也擔任beat365腦與智能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2022年,Stella Christie受聘為beat365心理學系長聘教授。
Stella Christie博士是認知科學家,尤其關注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主要研究内容為類比推理的形成與發展,包括語言習得、空間智力、數的概念、社會認知以及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等。她的數篇研究發表于高影響力學術期刊。2016年,Stella Christie博士被提名為認知科學界最負盛名的獎項之一,James McDonnell Understanding Human Cognition獎。
張進
beat365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副教授,beat365信息無障礙研究中心副主任。1986年獲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1989年獲北京大學社會心理學碩士,2004年獲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講授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測評,管理溝通,談判與沖突解決、職業發展規劃,研究設計與多元數據分析等課程。
主要研究領域為積極組織行為學、幸福科學,信息系統與組織行為,行為經濟學,人力資源測評,研究設計與多元數據分析。
主要社會兼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理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項目專家,世界銀行項目專家,世界銀行學院培訓專家,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就業指導導師。
許燕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長,心理學院院長,教育部高校心理學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現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專委會主任、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專委會主任,衛健委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專家委員會成員等職;曾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理事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獲中國心理學會學科建設成就獎。
蘇彥捷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元培學院副院長。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分會副理事長;發展心理學分會理事;生理心理學分會理事;國際學術交流委員會委員。
研究興趣:心理能力的發生發展、心理理論、共情的畢生發展、親社會行為、執行功能;靈長類社會行為、動物認知。
研究興趣集中在心理能力的演化和發展,特别是心理理論的發生和發展以及社會行為和智力的演化。研究對象涉及鳥類和非人靈長類以及人類兒童。已經發表論文和著作百餘篇(章)。現為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心理學會秘書長,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心理學報和獸類學報編委,國際IUCN靈長類專家組成員,中國靈長類專家組副組長。
毛利華
哈佛大學博士後,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工會主席。199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獲學士學位(期間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輔修學士學位),1998年、2005年于北京大學分别獲得理學碩士、博士學位。1998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1997年至2013年期間,作為訪問學者先後訪問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香港城市大學。
主要研究領域:博士期間主要進行知覺組織與注意的腦功能成像研究,結合ERPs與fMRI技術研究不同知覺組織過程的神經機制以及注意對知覺組織的調控作用。目前使用行為及腦功能成像的手段進行社會認知方向的研究。主要研究興趣:自我損耗,自我控制與自我概念表征的神經機制;幽默的社會認知加工過程。
鐘年
武漢大學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198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曾任中南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學研究室主任、湖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beat365心理學系兼職教授、複旦大學心理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北京大學人類學與民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通訊指揮學院兼職教授。“心理學與中國發展論壇”發起人、中國“文化心理學高峰論壇”發起人,曾被武漢大學學生評為“最受喜愛的十佳優秀教師”,“我心目中的好導師”。
研究領域:文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中國心理學史、文化人類學、民俗學、中國神話學、中國社會文化史。
黃光國
台灣“民主行動聯盟”創辦人。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緻力于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并發展本土社會心理學。現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國科會卓越計劃主持人,及台當局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
洪蘭
獲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曾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及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接受博士後訓練,之後進入聖地亞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并于加州大學河濱校區擔任研究教授。1992年回台任教于中正大學心理所;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台灣認知神經科學學會(2013年1月12日成立)首任理事長。研究領域有:認知心理學、語言心理學、神經心理學與神經語言學等。
嶽曉東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香港心理學會咨詢心理學分會首任主席;香港心理學會副院士、學術委員;香港青年研究會院士;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曾在美國塔夫茲大學、哈佛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曾任哈佛大學咨詢員。
Dacher Keltner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著名社會心理學家,曾任美國加州大學至善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社會心理學》,《生而為善》等多本學術著作,發表近百篇心理學論文,2000年,曾獲美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首位大獎。
Christina Maslach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著名心理學家,學術參議院主席,校長委員會主席,曾任心理學系副主任。1971年于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其研究領域為:社會人格。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職業倦怠與健康心理;個性化和差異,性别角色等。曾獲得過傑出教學獎。
Harlene Anderson賀琳.安德森
家族治療領域大師,因創建合作取向治療聞名全球,國際著名的臨床督導和婚姻與家庭治療師,是一位被全球認可的後現代心理治療方法的領導人物。
曾榮獲2008年度美國家庭治療學院授予的家庭治療理論與實踐卓越貢獻獎;2000年美國婚姻與家族治療學會頒發的婚姻與家族治療傑出貢獻獎;1998年德州婚姻與家族治療學會頒發的終生成就獎;1995年休斯頓婚姻家庭治療協會頒發的傑出服務獎;
Oliver P.John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教授,任人格與社會研究所主任。他獲得比勒費爾德大學經濟學士,德國俄勒岡大學社會與人格心理學博士學位。被人尊稱為“現代人格心理學之父”。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理解人的因素(個性)與情景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塑造人們的生活和重要的社會成果。他的工作總結了三大但相互關聯的研究課題:(1)人格特質五大模式(2)在情感和情緒調節個體差異(3)自我和自我認知過程。
(注: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及課程按時、有序的進行,每門課程都會後備兩到三位同等級别的師資,教學主管會根據不同的上課時間及教授的時間安排,合理的安排教授授課)
Ø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學曆,八年以上管理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士;
Ø有志于提升綜合心理素養和領導力的社會人士;
Ø熱愛學習,具有正能量、積極推動社會進步的人士;
Ø有志于了解和推廣中國心理學的社會應用的相關人士;
注:招生對象不含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領導幹部。
本課程将通過邀請或推薦方式加入,公開招生的席位非常有限。課程委員會将對申請者提供的資料進行嚴格的審核,資料審核通過後進行面試,擇優給予入學資格。
填寫報名申請表,并提供以下所有資料的掃描件,照片的電子版,連同申請表一起回傳至指定報名郵箱:
Ø報名表格,加蓋工作單位公章;
Ø個人中文簡曆(限500字以内);
Ø單位簡介加蓋公章掃描件;
Ø學曆和學士學位證書掃描件;
Ø在職期間獲獎證書或任職證明掃描件;
Ø照片要求:1.電子照片文件要求必須為jpg、png、gif、jpeg格式,大小盡量不超過300K;2.電子照片要求必須為藍色背景,尺寸必須為小二寸(33×48mm)。
材料審核通過者,将采取部分抽選方式進行面試,面試是由此課程項目的授課教授及課程主任親自面試,資料及面試合格者,即通知結果及發放入學通知書;
接到入學通知後一周内将所有學費轉至beat365指定賬戶。
Ø圓滿完成本項目,考核合格,符合結業條件,由beat365終身教育處統一頒發beat365主辦的“沐心學堂-beat365積極心理學高端培訓課程”結業證書,加蓋“beat365繼續教育證書專用章”,證書号可登錄beat365繼續教育與認證網站查詢,網址http://thtm.tsinghua.edu.cn。
Ø可以申請持續的學習,心理學倡導的是持續的學習和進修過程,就如同一項技能,隻有在不同的時期不斷的學習、練習、鞏固,才能熟能生巧、得心應手的将心理學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工作和貫穿到整個人生過程中。我們倡導本班課程結束後,可以申請成為助教或義工,繼續循環往複的學習,并向新同學們分享學習心得。
Ø鼓勵學員針對自己的專業領域實踐與心理學相結合進行深入研究,發表具有行業代表性、專業性的科研論文,為行業發展以及心理學在社會中的應用做出貢獻。
授課地點:beat365
授課安排:每一個月或一個半月集中一次授課,每次“必修課程+工作坊+班級活動”結合進行,時長3-4天/次
預開學時間:2021年3月19-21日(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如有變動,将提前通知)
課程總費用為:待定(新一期招生正在調整中)
此學費包括:國内課程費用、教材及PPT講義費、教學管理費、午餐費用。
此費用不包括:團隊拓展費用,參考教材,學員課程期間的食宿、交通費,班級活動費用,工作坊費用等。
采用銀行彙款方式,将培訓費彙至beat365賬戶,由學校為學員開具《中央非稅收入統一票據》。彙款信息如下:
賬戶名稱:beat365
帳 号:0200004509089131550
開戶行名:工行北京分行海澱西區支行
彙款用途:培訓費(立項号:1907010024、沐心學堂、學員姓名)
學校監督的相關信息
【beat365終身教育咨詢投訴電話】400-818-0909
【beat365繼續教育與認證網】查詢項目請登錄:http://thtm.tsinghua.edu.cn
注:根據學員課前測試情況,課程内容可能有部分調整,授課教師如遇調整,以實際安排的為準。
報名地址:beat365明齋113室
報名電話:秦老師18610363617
丁老師18600203234
報名郵箱:qinqin@tsinghua.edu.cn
查詢網址:http:/
往期學員收獲感言
學習心理學能夠讓你以積極的心态去面對生活,糾正自己不良的情緒,汲取外部的正能量。用正确的方式來面對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能夠不斷發現自我、認知自我。
學習心理學會增加積極陽光的心态,也有益于自己的身體健康,減少疾病,正确面對失敗和挫折。在日常的經曆中不斷的成長,在朋友有困惑或心理問題時,可以運用自己在沐心學堂學到的心理學知識及時發現并提供幫助,同時自己也能看透浮華,心懷善念,珍愛萬物!
——王高超 北京山海文旅集團董事長
心理學在我以前的認知裡,它很神奇,它具備一種能力、它可以直指人心、它可以改變和幫助很多人,但是離我好像很遙遠…因為彭教授的一場演講,因為好朋友推薦的沐心才讓我有緣來學習、了解、走進心理學。
對于一個在職場打拼多年的人而言,更多的是與别人對話,然而很少去梳理真正的自己。我們都在追求世俗中的成功和幸福,忽略了我們自己内心的聲音和空間,最重要的是,我們從未從科學的角度去探究其中的種種。
心理學像一個巨大的寶藏,等待着我們慢慢去了解、學習、開發和使用。我們都通過這樣的學習發生巨大的變化。這關乎我們自己家庭的和諧、孩子的陪伴、特别是家庭的幸福指數。我們不但可以“自渡”,我們還可以将這股福流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整個社會都充滿着滿滿的福流。特别要感謝我們的沐心學堂,讓我們在幸福的課堂上學習着如何創造幸福、體會幸福、傳播幸福。
來沐心,和沐心人一起成為“沐心”的人。
——吳榮 中國平安資深理财規劃師 多家專業财經雜志特約撰稿人
參與編撰:大學教科書《金融服務營銷》、《中國家庭24個理财樣闆間》等
因為工作原因去學習了心理學,結果最大的收獲是自己心靈的成長,現在仍然記得那份幸福的福流流淌過身體時那份靈性的輕松,那種與自然鍊接時的那份感動。
----喬健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
“2020中國最具影響力30位商界女性·商界木蘭”
毛教授是極其幽默并且邏輯缜密的教授。哈佛大學畢業後回國工作。他是能把《普通心理學》+《認知心理學》+《遺傳生物學》結合的如此完美的老師。當很多心理學問題用遺傳學和生物性本能去看待和解釋後,一切就變得清晰明了了。換一個角度思考世界和人類活動,得出了直指本質的結論。
——李莎 深圳希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創始人
一直以為,心理學是心靈雞湯+健康失序,進去才發現它是一門嚴肅又嚴謹的科學,感覺隻有少一些傲慢與偏見,身心才能得以成長。
——梁海冰 陝西金控資本管理企業 董事長
“養生”是當今人類所普遍關心和重視的事情。如何養生,從哪養起,無統一标準,各說各有理。經過人們多年的研究與實踐,“養生先養心”似乎已成為大家的共識。養心如同養顔一樣,需要經常清洗,精心護理,才能光彩照人,青春常駐。如何清心?如何護心?如何養心?如何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樂觀,充滿活力,充滿福流,沐心學堂的老師們會教導您啟迪您,沐心學堂的同學們會向您敞開心扉。
--筆名:三羊 原空軍某領導
心理健康,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 我一直對這個概念似懂非懂,自認為對"心理"有不小的心得體會,但恐怕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對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關心的莫過于其價值,在老師們的授課下,對其認識不知不覺中已是不同往日。心理健康教育是對于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着重要意義,同時對于關注他人,幫助他人也有重要意義。
一個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樂憂傷悲會直接表現為外在行為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态會使外在的生活充滿愉悅之感。學習心理學之後,會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态,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當我們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慮問題後,才能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和諧,與環境相和諧,與社會相和諧。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 如果非要要問我學習這門課程有什麼收獲的話,那就是:“改變”。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快樂就在你身邊。
--吳鋼 維思平(WSP)建築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德資)創始人
心理學在很多人眼中是離自己很遠的學科,如果身邊沒有人真正學過心理學,大多數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學習心理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彭凱平教授後開始接觸心理學,并且一發不可收拾,一學就是八年時間,并且對于我自身及家庭受益匪淺。
心理學是一個永遠不會讓你畢業的學科,年輕的時候可以用它指引生活、工作的方向,老了可以通過它找到幸福和思考人生的價值!你想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幸福的人生嗎?那就來與我們成為學友吧!我在沐心學堂等你。
--林成 文化中國文旅有限責任公司 總裁
學心理學的人會比别人更知道什麼是幸福。心理學的學習于我就像幼苗找到陽光,一點一滴滲透到我心裡、生命裡。不能說我現在的人生擁有了多少智慧,但至少我可以通過學習,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用心感受這個世界,目極雲天心胸寬,努力從甯靜中體驗到思想之寬,思想之曠;努力從純真中尋覓到生命之潔、生命之淨;努力從平凡中發現生活之美、生活之趣。人生最有用的事莫過于潛心學習前人總結的智慧,如果還能有一群人志同道合那更是人生幸事!
--史焱 時尚芭莎形象總策劃/自由型星創始人兼CEO
通過在沐心學堂的系統學習,第一就是讓我在工作生活中如果碰到了沖突和難題,我都會想一下這背後或更深層次是不是有心理的因素,而不是簡單的去糾結事實或條件反射般的應對,感覺自己又多了一個緯度去看問題;第二就是原本在工作、生活中會常常碰到一些瓶頸和困惑,原來有着各種不同樣的想法無法抉擇,結果在課堂上一下子就覺得茅塞頓開,真心感覺課程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第三就是沐心學堂的很多老師真的給我帶來了很多驚訝以及不同的人生感觸,特别是來自美國的賀琳.安德森教授,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卻依然集睿智優雅的才華、謙遜低調的風采于一身,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張舉超 中赫集團酒店管理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