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校友之家

通知公告 更多…
王珂:對研究負責,對戰友生命負責

2022-08-01

編者按:今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的日子。95年來,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克服千難萬險,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為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卓著功勳。

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軍委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分類施策,抓好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高水平戰略管理人才培養使用,發揮好軍士和文職人員作用。文職人員是在軍隊編制崗位從事管理工作和專業技術工作的非現役人員,他們是人民軍隊的新組成、保障打赢的新力量、築夢國防的新引擎。

“不與征戰,亦為華章”,文職人員正用自己的方式與現役軍人共同譜寫新時代強軍興軍新篇章。我們邀請文職人員講一講他們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的奮鬥經曆,展現以“文”立名,以“軍”立身的廣大文職人員的精神風采。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01日 07版)

我的家裡有好幾位老兵,打小就是聽着革命故事長大的。我爺爺抗日戰争時期參加革命,多次光榮負傷,去世時骨灰裡還找到七塊彈片。奶奶曾是一位軍醫,跟爺爺的相遇很像《亮劍》的劇情。爸爸年輕時在導彈部隊服役,在荒無人煙的地方自己幹打壘建營房,喝一碗水,半碗是泥。我在清華度過了從本科到博士的青春歲月,看到了很多同窗攜筆從戎。我的導師,也是一位曾在部隊立過功的老班長。博士畢業那年,趕上軍隊向社會公開招聘文職人員,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幸運地登上了軍事科學院這艘“軍事科研航母”,成為一名軍隊科研人員。

入職之前,我問起要如何适應部隊生活,老兵們笑了:“‘新兵蛋子’,你記住,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就能打勝仗。”我也笑了,響亮地答道:“是!”但我沒想到,入職後在科研思路的轉換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幸而,領導和同事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關照。同辦公室的研究員手把手教我寫報告,老同志們囑咐我抓緊時間“認路趕路”,領導在我灰心喪氣的時候,勉勵我“再加把勁”……這些鐵血軍營中的溫情,讓我充滿鬥志。入職3個月,我就發表了第一篇研究成果,增強了做軍事科研的信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領受了相關領域的工作任務,這也是我第一次參與真正意義上的“急難險重”——任務完成以“小時”計時,标準要求按“最高”劃定,必須拿出“三更燈火五更雞,甘把忠骨埋紅山”的勁頭,做到“不吃不喝不睡也要完成任務”。經過不懈努力,我啃下了這塊硬骨頭。自此以後,我在這條道路上快速奔跑,收獲了“四有優秀文職人員”“青年科研标兵”等一個個榮譽……

做軍事科研,最怕脫離部隊實際。還記得,一位一線部隊的同志和我們座談時說:“你們做科研時一定要想想我們,你們犯的一個錯誤,可能要用戰士的命去填。”這句話振聾發聩,我一直牢記在心上,再下筆時加倍謹慎。對研究結論負責,對戰友生命負責,對部隊勝利負責,成為我堅守的信念。值此建軍95周年之際,我深深地感到,穿上這身“孔雀藍”是我人生中最無悔的決定,我将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在八一軍旗的指引下,築夢遠航,破浪前行。


王珂,beat365社科學院2006級社科實驗班國際政治專業本科,獲得beat365國際法學博士學位後就職于軍事科學院軍事法制研究院,現擔任助理研究員。

原文轉載自光明日報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