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社科博181開展了主題為“感悟初心宗旨,傳承抗戰精神”的黨日活動,同學們走進宛平城,登上盧溝橋,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共同追憶曆史,緬懷先烈。
銘記曆史 緬懷先烈

社科博181同學在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前合影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社科博181集體參觀了《偉大勝利 曆史貢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主題展覽》,跟随着展廳中陳列的圖片、文字和文物展品,同學們重溫了抗日戰争的曆史。這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歲月,更是一段萬衆一心、百折不撓、不畏強暴、奮起反抗的曆史。
從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獨占東北,進而滅亡中國的圖謀制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侵華戰争起,到1945年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抗日戰争勝利的十四年間,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英勇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争與反擊。戰場上,千千萬萬将士們抛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為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犧牲;戰場外,人民群衆萬衆一心,同仇敵忾,團結起來用自己最大的力量支持抗戰,“最後一口糧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在敵後抗戰根據地的傳唱,便是其中生動感人的體現。
革命先烈的奉獻與犧牲,深深觸動每一個人。社科博181趙奕菡同學說,“參觀了抗戰紀念館,被先輩甯可全團戰死也要死守陣地的愛國情懷感染。如今和平年代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的血肉換來的。我輩當思己任,在新發展階段堅守屬于自己的陣地,投身祖國的建設。隻有國家的強大,才有人民的安甯。”
青年擔當 精神傳承

展廳中展示的各地學生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的照片
站在時代的洪流中,面對民族的生死存亡,青年學生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9日,中國共産黨領導、北平組織的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爆發,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作為這場運動的主要發起者和參與者,清華師生站在鬥争的前列,在《告全國民衆書》一文中,率先發出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呐喊。在展廳中,我們看到了一張“一二·九”運動中beat365學生街頭演講的照片。今日回顧曆史,先輩的呐喊聲猶在耳畔,青年學生為國家民族拼搏奮鬥的精神,随着時光歲月的打磨,愈加鮮明。
社科博181杜明禹同學說:“位于宛平城的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通過文字、照片、文物、視頻等形式展現出了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這十四年抗戰真實的曆史。我看到了學生紛紛走上街,看到了國共合作一緻對外的決心,看到了日軍的種種暴行,也看到了勝利的一刻是多麼珍貴。我們國家如今處于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銘記曆史,居安思危,抗戰精神是始終如一、亘古不衰的。”
珍愛和平 強國有我

參觀結束後同學們紛紛表示當銘記曆史、奮發強國
“落後就要挨打,中國近代曆史中,中華民族承載了太多的苦難和代價。在中國共産黨倡導建立的統一民族戰線旗幟和中國共産黨的中流砥柱的領導下,全國軍民團結抗日,保家衛國曆經千難萬險才獲得了民族的獨立和今日的幸福生活。我輩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全力以赴家國夢。”社科博181熊巧琴同學如是說。
社科博181湯峰同學表示:“随隊參觀盧溝橋以及中國人民抗日抗日戰争紀念館,感受良多。我們當前幸福美好的生活正是與先輩們保家衛國英勇貢獻分不開的,如果失去了國家和民族獨立也就沒有任何發展可言!此外,隻有國家的強盛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土安全,抵禦外敵入侵,當前我們每個人都應為國家強盛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
從曆史深處走來,今日的和平與美好更加彌足珍貴。同學們紛紛表示,應當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和和平發展局面,銘記曆史,青年學生更應牢記時代的使命與擔當,在新時期堅持弘揚抗戰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為祖國的繁榮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盧溝橋石獅——“七七事變”的見證者
撰稿: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