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生工作

通知公告 更多…
【百年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筚路藍縷,重溫黨史 ——社科0黨支部與積極分子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祭掃

2021-05-20

4月10日,社科0黨支部與3個黨課小組和團支部,以“1+3”的創新實踐活動形式,前往八寶山革命公墓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國防教育和主題教育。時值清明前後,正是緬懷先烈、學習黨史、重溫革命戰争時期我黨峥嵘歲月的好機會。因此此次活動旨在充分發揮新生黨支部成員、新生黨課小組入黨積極分子和班級同學的積極性,提高同學實踐創新能力,改革黨團班協同共建的有效機制和工作體系,鼓勵積極分子在班級同學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是全國規格建制最高、聲名最著、紅色教育資源最為豐富的園林式公墓。解放後,八寶山革命公墓在明代護國寺基礎上改建,主要用于安葬我國已故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革命烈士等。朱德、董必武、彭德懷、任弼時等革命偉人去世後安葬于此。

8:30社科0支部成員與入黨積極分子抵達八寶山革命公墓進行祭掃,在林楓、郭明秋夫婦墓前,黨支書王安磊向支部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講述了八寶山革命公墓的曆史和beat365與這些長眠于此的英靈之間的聯系,從姚依林同志在一二·九的呐喊到林楓精神在清華的傳承,帶領在場的同學們重新回顧了那段時期的黨史和校史。

此後,同學們開始分組閱讀隐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各個角落裡革命烈士的墓志銘,近距離感受曆史的脈搏,向革命先烈的墓碑緻敬。當我們說盡了“緬懷先烈”的話,翻完了曆史資料中的書面記載,竟然都不及真正站在一塊塊墓碑前有所觸動。留給後人懷念的區區一隅和隻言片語,不足以再現出先烈們波瀾壯闊的一生。但是,一棵樹,一抔土,一塊石頭,像餘光中寫的那樣,我在外頭,故去的先烈在裡頭。穿越幾十年的時空,我們的悲喜在刹那間相通了。劉瀾濤“喪事一切從簡”,隻剩下一棵常青樹;蹇先佛“深居簡出,恬靜而淡雅”,等待在終點處和丈夫蕭克再見;沈湘墓前“大樂與天地同和”……可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并非人人後世留名。有名者,我們可以借陵園墓碑以安憂思;無名者,走出公墓陵園,我們也應該常念豪情。

分組活動結束後,同學們共聚于任弼時同志墓前,共話祭掃感想:

我很高興陵園是安靜的,安靜得走在陵園中能清晰聽見自己的腳步聲。我們邊走邊看,一邊品讀着革命烈士的墓志銘,一邊感受着生命的靈性、認知生死的長情。我很敬仰他們,甚至有些羨慕,他們每位烈士生前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抛頭顱灑熱血,為心中共産主義而奮鬥。這不禁讓我思考,我作為和平時代的後浪将來能否也能驕傲的貢獻自己的力量。

——社科01肖書宸

南昌起義、北伐、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一個個極富曆史氣息與張力的字眼在革命先輩們的碑文上反複出現,這完全觸動了我的神經,讓我如此清晰感受到曆史的厚重與鮮活:此處安息着的,是親身參與并締造大半中國近現代史的革命先烈,是國家之功臣、民族之脊梁、人們之公仆!他們生前轟轟烈烈投身革命,戎馬一生大幹一場;生後埋葬于此,有妻子合葬、戰友共眠,有松柏為伍、鮮花作伴。八寶山革命公墓甯靜祥和,先輩們在此靜待中國太平富強、崛起騰飛!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屬于革命先輩們的浪漫,大丈夫當如是且應如是!

——社科01黃益春

我最有感觸的是墓碑上的照片和墓志銘。在網上看到過很多晚清民國時的照片,從高官到平民,大多神情呆滞,目光空洞,那似乎是一個麻木的時代。但今天看到很多革命家和藝術家的照片,黑白的顔色也掩不住他們眼神的堅毅、睿智與希望,那大概就是那個時代的光吧。不讓自己被生活裹挾、變得麻木呆滞,有思想,有追求,無論在亂世還是和平年代都是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事。

我覺得用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話作為墓志銘是需要很大魄力的,因為若幹年以後,一個人的事迹變得模糊,前來憑吊的人了解他一生的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看墓志銘。閻肅先生的墓志銘用了他創作的一首詩歌《似水流年》,歌頌如歌歲月,似水流年,也“但願明天,今天已成昨天,而我依然在你心間”,沒有傷感和沉重,隻有輕松的哲理和幽默。老舍先生的墓志銘太好哭了: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裡。于老舍先生而言,他用文字喚醒了幾個時代,這一生是盡責的,無憾的,他可以安心沉睡了。但活着的人是應該慚愧的,為什麼一代文學巨匠,倒在了一個瘋狂的年代?他本來還可以繼續發光發熱的,卻隻能永遠沉睡了。短短一句話,是老舍先生一生的總結,也是後人永遠的警鐘。

——社科02林小文

供稿撰稿:王安磊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