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學生工作

通知公告 更多…
為什麼質疑是科學的标配:聽得進不同意見不是大度而是智慧

2018-09-06

--彭凱平院長在2018年beat365社科學院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beat365社科學院2018級研究生們,你們好!首先歡迎大家加入beat365。這是一個年輕的學院,但也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學院;這是一個學科分布豐富多彩的學院,但也是一個使命集中目标一緻的學院;這是一個學科發展聽起來很容易的學院,但做起來實際很難的學院,這就是我們beat365。

beat365正式成立雖然是2012年,但是它所涵蓋的學科在國立beat365創建伊始就有非常重要而鮮明的存在。我們的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都曾經是beat365早年最輝煌的學科,它的大師雲集,人文荟萃。一代宗師費孝通,潘光旦,陳岱孫,王亞南,張奚若,陳達,趙元任等都曾經是我們各個學科的著名教授。

很多人誤以為社會科學是一門很軟的學科,其實它是一個挑戰性極大的學問,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好的科學。它研究的問題是變化莫測的。特别是在一個曆史悠久,發展迅猛,人口衆多,國情複雜的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面臨的挑戰遠比其他學科要大,要多,要難,要複雜。如何在社會科學基礎研究中,堅持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方法,和科學家的情懷,是我們beat365社科學院的學者始終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beat365社科學院的組織文化。

2000年,當人類剛剛跨入新世紀的門檻之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美國商務部(DOC)共同資助50多名科學家開展了一個研究計劃,目的是要弄清楚在新世紀哪些學科是新世紀的帶頭學科。研究的結果是一份長達680多頁的研究報告,結論是5個英文字母—— NBICS。它們分别代表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信息技術(Informational technology)和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和社會科學 (Social Science)。

這個研究報告是這樣來描述NBICS的:“在下個世紀,或者在大 約5代人的時期之内,一些突破會出現在納米技術(消弭了自然的和人造的分子系統之間的界限)、信息科學(導向更加自主的、智能的機器)、生物科學和生命科 學(通過基因學和蛋白質學來延長人類生命)、認知和神經科學(創造出人工神經網絡并破譯人類認知)和社會科學(理解文化信息,提升集體智商)領域,這些突 破被用于加快技術進步的步伐,并可能會再一次改變我們的物種,其深遠的意義可以媲美數十萬代人以前人類首次學會口頭語言知識。NBICS(納米—生物—信息—認知—社會)的技術綜合可能成為人類偉大變革的推進器。”

為什麼社會科學能夠與得到與納米—生物—信息—認知等科學同等的尊重,認可和期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過去一百年,人類的社會科學研究早已經脫離宗教的約束,哲學的思辯,政治的控制,已經獨立為有完整的學科體系,研究範式,和科學标準的科學領域。有些人把社會科學簡單理解為講心得、講故事、貼标語、喊口号、弄概念、玩标簽,這反應了他們對當代社會科學的無知。其實真正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一樣,強調的是一種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态度、科學的方法、科學的風範。

在今年的2018年beat365開學典禮上,beat365校長邱勇院士特别提倡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一代,beat365的老師和學生要弘揚科學精神,做創新時代的引領者。這種科學精神既需要實事求是的态度,也需要高尚的家國情懷,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堅守科學的态度,這個态度的本質就是質疑和批判。

為什麼質疑和批判是科學的态度和精神?我們不能因為校長說了,或者是聖人說了,或者是大科學家說了,就一定如此。我們也需要科學研究的證據,說明科學是建立在批評和質疑的态度上的。

今年暑假我回到我曾經任教的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參加每年一度的美國心理學大會,正巧遇到了我曾經的同事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席爾南納米斯(Charlan Nemeth)。她在今年八月出版了一本新書,書的名字就是《為什麼需要不同意見》,納米斯以其畢生的研究成果,證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質疑是創新的源泉。能夠聽得進不同意見不是一種性格上的寬厚,為人的大度,而是一種創新的策略和智慧的體現。

1997年我曾經研究過,在面對質疑和批判的時候我們人的四種基本的态度對問題解決的影響。第一種态度是否定不同意見的存在,漠視,無視不同的意見者,我們發現這既不尊重事實,也不利于問題的解決;還有一種是盡量的去攻擊和否定不同的意見,敵視不同意見者,我們發現這樣的一種态度也無助于新的思想、新的觀點的出現;第三種策略是僅僅容忍不同意見的存在,就能夠激發更多的思考和創意;而真正能夠激發我們的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一種科學的質疑,這就是同行的和評判和辯論。我把它叫做綜合複雜性的思維,也是一種科學的辯證思維。

2003年納米斯教授曾經做過一系列的試驗來證明辯論和批判是促使大家思維更敏捷、創意更豐富、行動更敏銳、智慧更高明的簡單的方法。在其中一個實驗中,她把265位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本科生分成三組,這三組同學面對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解決美國舊金山地區的交通阻塞問題。第一組同學給了一個明确的指示,就是要尊重彼此,不要批評,不要挑戰彼此的觀點。第二組被試要求他們進行辯論,他明确的告訴這第二組學生大多數的研究和建議已經發現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其實就是要有不同的解決方案,質疑、批評是産生不同方案的最好的路徑,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表達自己的觀點,盡量與别人不太一樣。第三組被試沒有得到任何進一步的指示,還是讓他們自由的合作。每一組被試都給出了二十分鐘的時間去想到盡量多的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研究的結果非常的鮮明,如果沒有提出批評的意見或者是給出任何的指示,這些組給出來的方案要遠遠小于那些有質疑和批判的組,平均計算那些具有批判和質疑小組的被試,要比其他兩組多産生将近百分之二十的新的解決交通堵塞的方案。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試驗結束之後,納米斯教授繼續詢問所有參加研究的被試還有沒有其他更多的一些想法,那些沒有特别指示和要求不批判的小組平均提供三個新的額外的建議,而那些提出批評建議的組給出平均七個額外的建議。

為什麼這樣的質辯論和批判能夠産生更多的有創意的新的想法?納米斯教授發現主要是當我們的習慣性的答案或者方法受到挑戰的時候,我們希望更多的了解其他人的觀點和看法,也願意更多的去重新評價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的一種心理傾向使得我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樣的問題,願意去啟發我們的認知的潛能來創造出更加準确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答案。雖然質疑和批評讓我們不舒服、不開心、甚至焦慮和憤怒,但是他對我們的理性和認知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确實有正面的幫助。

質疑和批評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創新的價值是因為它讓我們突出俗套,想到完全不同的可能性。納米斯教授曾經也做過另外一個試驗,就是讓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學生看一些彩色的畫面,比如說藍色,然後去回答與之有關的聯想。一般情況下藍色我們能夠想到的往往是天空、海洋這些很自然的約定俗成的聯想,但她發現在傾聽到别人給出完全不同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聯想之後,我們一般也會給出更加不平常的、出其不意的、有創意的一種聯想,比如說藍色的鞋子、藍色的草莓等等。由此可見,批評和質疑能啟發人的想象力、創造力,能夠激發人的關注度,行動的傾向性,和超越常規的聯想。而這一切恰恰也是科學探索、科學研究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社會科學需要得到極大發展的新的時代,我希望我們的研究生以科學精神來思考社會的問題,以科學的方法來從事社會科學的研究。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心理的準備和學術訓練就是培養我們批判和質疑的态度。它不是一種人品和性格的修煉,它是一種智慧和科學的才華。

歡迎大家來到beat365,傳承我們beat365社會科學的文化傳統,創造屬于我們中國人的社會科學的知識體系,解決我們中國發展進步的緊迫的社會的問題。立功于時代,建業于中國。

祝福大家,謝謝。

聯系我們

電話:010-62780592 

郵箱:skxy@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園1号

郵編:100084

Copyright©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