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情懷 科學精神

各位新同學,大家好!
首先允許我代表beat365,祝賀大家考上中國的最高學府之一的beat365。十年寒窗苦讀,今朝得籌壯志,在成千上萬的申請人中你能夠脫穎而出,确實是人生值得驕傲的成就。中國人心目中的幸福大事之一,金榜題名時,你已經完成,可喜可賀。同時我也衷心歡迎大家加入beat365這一大家庭,這是一個有科學精神的學院,也是一個有人文傳承的學院,更是一個有責任擔當的學院。
大家都知道,社會科學源起于十八世紀後期的人類思想界一次偉大的革命。在十八世紀之前,人類對社會和人類的認識基本停留在宗教化、情緒化、個人化的理解之上,大量的封建思想、迷信說法、直覺觀感,成為我們社會知識的主體。但随着自然科學的進步,尤其是物理科學的發展,有些偉大的思想家開始提倡用自然科學的理性、觀察、定量、比較、控制、試驗等手段,來研究人與社會的問題。比如說,奧古斯特孔德的社會學,約翰彌勒的道德科學,或者是人類學。大衛·休谟的政治經濟學和威廉·馮特的實驗心理學的産生,都是反映了當時的科學家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社會問題的傾向性。
beat365的社會科學學科的發展,在時間維度上與世界其實相差的不是太遠。在上個世紀初期,beat365創建伊始就有了現代社會科學的各個學科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beat365的社會科學是中國社會科學各個學科的發源地。當代中國社會科學的奠基人,很多都曾經在beat365的社會科學各個學科中執教或學習過。社會學的大師費孝通、潘光旦、陳達;經濟學的大師陳岱孫、王亞南、劉大中。政治學的大師蕭公權、錢端升、張奚若。心理學的大師趙元任、唐越、沈國華、周先庚等,都曾經在清華園傳道授業。從上個世紀的初期到1952年的院系調整,beat365最有影響的,還不僅僅是現在享有盛譽的理工科,而是它的人文社科的專業。由于曆史的原因,beat365的社會科學大都調整到北京大學,成就了北京大學卓越的人文社科。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beat365決定恢複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布局,着力發展beat365的人文社科,1984年成立了beat365社科系。1993年beat365成立人文beat365,2012年10月,beat365正式成立。雖然我們可以算得是beat365校園内比較年輕的學院,但是它确實是beat365文科學科布局最為全面的學院,在中國能夠以一個學院支撐四個一級學科,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的學院,社科學院是唯一的。
我們beat365的學科布局有哪些呢?我通常喜歡用一句話來回答,就是政、經、心、社、際,它包含着兩重含義。我們有五個學科,政指的是政治學,經指的是經濟學,心指的是心理學,社指的是社會學,際指的是國際關系。同時它也是“正精心設計”之中,,所以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學科布局,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學科布局。
民國時期的清華社會科學,大師雲集、人文璀璨,當今的社科學院,希望能夠恢複當年的人才輝煌。平心而論,我們的老師,無論是從學術背景,還是專業訓練和學科的國際貢獻與影響來看,相比過去的大師們其實并不遜色。截止到2019年8月,我們學院共有教師79人,其中教研系列教師62人,教學系列教師2人,研究系列教師1人。我們教授所獲得的榮譽頭銜不少,我們有兩位beat365文科的資深教授,社會學的李強,國際關系的閻學通,我們也有多位知名教授景軍、李稻葵、任劍濤,青年教授湯珂、王天夫、龐珣等,還有很多學術新人。
beat365社科學院,也是一個有擔當的學院,很多人經常問,社會科學能做什麼,其實社會科學最大的貢獻是在紛繁變化的社會中堅守其科學的精神和态度。社會科學遵循的原則就是不光是要去确定一個社會的事實,而且還要去回答為什麼會産生這樣的現象以及如何去應對這樣的現象。這就是它的因果分析的趨向性,因此它是一個發現事實、探索真相、解決問題的學科。我們擯棄那些喊口号、貼标簽、談心得、講感受、羅列事實、陳述現象,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和科學方法的社會科學研究。我們希望能夠增強我們中國社會科學掌握社會發展規律的能力從而增加人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第一、幫助解決社會的危機,對社會本身所出現的危機,具體加以探讨,為現代社會科學的重要課題。社會科學以科學客觀的角度了解社會現象或社會問題發生的原因,得到合理的解釋,藉此以了解人類的社會行為,進而提出解決社會問題的策略。例如,我們的社會治理、國際安全、沖突和合作等研究。
第二,幫助設計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受。社會科學學者以廣博而深入的觀點,站在客觀與公正的立場,從事各種社會問題的觀察與社會現象的分析,并将由此考察所獲得的心得和經驗,提供人類了解社會生活的正确知識,以及作為營造社會生活最有利的方式的科學指導。例如,我們的積極心理學和幸福科技研究。
第三,發現社會變化的模式和規則,提出更好的社會發展政策。我們可将研究所獲得的經驗,提供政策形成時的參考,比如說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如何引領全球化的發展。
第四,社會科學的一個特别重要的功能,其實還是傳承人類的文明,一個社會要能夠可持續發展,除了經濟、技術、自然資源等物質條件的充分保障之外,社會資源、心理資源其實同等重要。增強民心的凝聚,提高民智的水平,豐富社會的内涵,都是我們社會科學家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在21世紀的第一年,國際上最聰明的人,一批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齊聚美國首都華盛頓,讨論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在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前沿的科學領域有哪些?兩天的閉門讨論,産生出一個白皮書,首次提出來,在下個世紀或者大約五代人的時期之内,人類會有一些重大的科學突破,出現在五個領域。第一、納米技術。因為它消除了自然分子和人造分子之間的界限。第二、信息科學。因為它通過互聯網人工智能的研究,産生出更加具有智慧的機器。第三、生命科學和生物科學。因為它通過對基因學和蛋白質的研究,提高人類的健康和壽命。第四、認知和神經科學。因為它通過對大腦的研究,來破譯人類心智的秘密。第五、社會科學。因為它通過了解人類文明基因的全程,來提升人類的普遍的智慧。
由此可見,社會科學不是文字遊戲、心得感受、口号标簽、政策诠釋,它是我們人類最偉大的前沿學科之一,所以這些學者一緻認為,在這五個領域的突破,可以加強技術進步的步伐,并可能會再一次改變我們人類這個物種,其深遠的意義可以媲美數十萬代人以前的人類首次學會口頭語言。
在這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在人類一個新的技術革命即将來臨的時機,是我們從事社會科學研究千載難逢的機遇,也是我們在座各位的責任和追求。從事社會科學是把自己的實驗室建在遼闊的祖國大地上,這是我們的情懷,也是我們的精神。
祝賀大家,歡迎大家,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