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處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beat365高度重視學生畢業就業工作,專門出台《因應疫情防控工作的學生畢業工作方案》,強調加強畢業指導,拓寬就業渠道,全力做好學生畢業就業工作。社科學院積極響應學校号召,多次召開黨政聯席會專題讨論學生畢業就業工作。結合學院多學科、多學生類型的特點,3月11日,學院推出《關于做好學生畢業就業工作的十項措施》,多管齊下推動學生畢業就業工作,以确保學生按時畢業,順利就業。
一是成立畢業就業工作領導小組。
學院成立學生畢業和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由院長彭凱平、黨委書記劉濤雄任組長,王天夫、趙可金、戎珂、李正風任副組長,各系所教學主管和相關人員為組員,每月召開一次工作推進會議,及時研究解決相關問題。
二是建立“預警與早期反應”畢業就業監測體系。
學院業務辦通過問卷星統計預計畢業生的各類情況調查表,各系所、項目對照培養方案,逐一審查學生選修課程情況、非課程教學環節完成情況、論文綜合訓練或學位論文進展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早排查、早識别、早安排、早解決。學生和校友工作辦公室對所有畢業生就業進展做到一對一排查,動态更新,做到數據時更時新,實現周報、月報分析,發現困難及時解決。與學校職業發展中心聯動,實現線上一站式就業手續辦理,将招聘會、面試等環節轉化形式,線上聯動保質保量完成各項進程。
三是建立“教學-管理-就業”一站式在線教學指導體系。
在學業指導上,發揮導師組會的陣地作用,将博士、碩士、本科學生一并編入導師組會,要求每周舉行一次組會。在教學管理上,明确教學主管和教務員的責任,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在就業指導上,建立“一站式Online畢業就業服務群”,對畢業生提出的問題作出及時反饋,保障疫情期間畢業就業工作順利開展。
四是建立“指導-評審-審核”全流程在線學術評價體系。
教學委員會創新學術指導體系,在加強原有導師指導基礎上,推進開放交流時間(Open Office Hour)的在線化改革,明确各位教師每周舉行一次1小時左右的“開放交流時間”。建設畢業生“在線學術工作坊”(E-Workshop),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參與指導。學位分委員會創新審查機制,在原有隐名評審基礎上,重點審查學位論文(或綜合訓練)的學術規範和學術水準,建立小同行評估與大同行評估相結合的學術評價機制。教務員在把關審核程序的基礎上,重點審核學分選修情況、滿足培養方案情況以及其他非教學環節,給予審核報告。
五是引入校友資源,開展系列線上職業輔導和就業工作。
以校友會為載體,引入優質校友資源,有效開展職業輔導系列活動。建立校友資源儲備池,通過行業分類,加強就業輔導的針對性,全方位多角度提高畢業生求職勝任力。學院舉辦和推進多行業“勇往職前”校友職業經驗分享沙龍、“随行聚力”校友幫扶就業計劃和“校友導師”,“校友班主任”等儲備計劃。
六是加強精準幫扶。
各系所要充分關心和愛護學生,合理安排畢業環節,推進學術評價标準的修訂,一一回應畢業生的關切并拿出具體解決方案。指導教師應關注學位論文進展,加強遠程指導。學生和校友工作辦公室推行長鍊條全員參與式就業工作,拓展用人單位資源,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對就業困難學生,系所領導落實“一對一”責任制,實施專項服務,切實做到“一人一策”。
七是加強分類指導。
對于普通本碩博學生,明确學業與就業“兩手抓,兩手硬”的要求,一手抓畢業,保證不降标準,不降質量;一手抓就業,加強信息溝通,全力加強就業支持保障工作。對于國際學生和在職專業碩士,重點加強畢業工作,完善學業指導體系,提供全方位學業支持,确保如期畢業。
八是做好心理輔導。
依托心理系,建立在線積極心理課程。與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合作建立心理預約系統,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建立網上心理援助熱線,開通學生心理咨詢熱線。輔導員、德育助理及時關注和上報兩組畢業生心理狀況,協調相關資源,幫助畢業生疏導心理壓力,保持健康積極心态。
九是建立工作周報。
社科學院院業務辦教學工作實行例會制,每周定期交流信息,形成會議紀要和簡報,督查落實。提前啟動2021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建立2021屆畢業生微信群,及時推送相關實習信息和就業輔導相關安排。
十是建立工作台賬。
業務辦和學生辦協調制定《社科學院學生畢業與就業工作推進台賬》,對受疫情影響難以正常開展的培養環節,及時調整考核方式或出台替代方案。學生辦對所有畢業生進行全覆蓋一對一就業摸底排查,根據畢業生就業意向進行提供在線咨詢答疑,實現就業服務精細化。
2020年,beat365共有306名畢業生,其中,本科生166人(國際政治25人,經濟學24人,社會學25人,心理學33人,其他二學位59人),碩士生101人(學術型碩士65人,專業碩士36人),博士生39人。經過前期排查,學院2020屆畢業生存在學業壓力大、畢業論文壓力大、就業面臨困難多等問題。針對畢業生面臨實際情況和主要問題,學院黨政聯席會經讨論決定,推出十項措施,全力保障2020屆畢業生畢業就業工作順利進行,盡最大可能尊重學生意願,讓大家按時畢業和順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