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7日晚,社科學院研究生暑期實踐動員大會在四教4404舉行,即将參加2013年暑期實踐的碩士生、博士生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社科學院研究生實踐助理、社科碩12班帶班助理熊柴主持。社科學院研工組組長于洪軍、2012暑期博士團社會實踐一等獎獲得者金峰和社科學院研會主席王沙出席了本次大會。
大會伊始,熊柴首先介紹了社科學院暑期實踐的曆史傳統,随後,根據今年的政策及去年的結果,介紹了實踐環節的成績評定和評優情況。落實學校社會實踐工作提出的“五個結合”,即注重将社會實踐與學生的思想教育、專業學習、集體建設、服務社會、擇業就業五個方面相結合,更好地發揮實踐的育人效果。總體來說,實踐的目的在于提高綜合素質,培養本土情懷,激發創新意識,促進學科交流。

圖為熊柴介紹暑期實踐概況
接下來,金峰和王沙分别講述了各自的實踐經曆與感悟。
金峰在2012年暑期實踐中,作為“社會公衆安全感調查”支隊的隊長,赴廣西玉林市政法委進行了實踐,并在最終的評優中榮獲一等獎。金峰通過一組組數字和一條條關鍵詞總結了他的實踐之行,他認為在實踐中一定要“踏實工作、虛心學習”,做一個好的“團隊成員”,要“客觀全面地認識社會、認識自我”,最重要的是要時刻記住自己是一個清華人,記住自己肩上的責任和背後的榮譽。
暑期實踐的主力是碩士生,王沙則從一名碩士生的角度分享了她的體驗。在決定去向時,王沙選擇了廣西玉林市陸川縣發展與改革局,從事“城鎮化過程中農民安置問題研究”,這也是與自己的專業密切相關的,她認為這樣可以盡可能地利用自己所學、發揮自己的專長。随後王沙詳盡地講述了她在基層進行問卷調查的曲折經過,并從中認識到,基層的工作中務必尊重事實、有耐心,不能輕易下結論,根據情境的不同還要進行全過程的分析。王沙覺得實踐是對自己自主能力的一種鍛煉,也是對自我認識能力的培養。和金峰一樣,她也強調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和擔當,不要辜負了地方對自己的期待。
最後,于洪軍老師對本次大會進行了總結。他對曆屆社科學院同學們暑期社會實踐的努力予以肯定,同時為同學們分享了多年前自己分别作為碩士生和博士生時參加的兩次記憶深刻的暑期實踐經驗,他覺得那是兩次寶貴的人生體驗,對于自己後來的選擇産生了極大的影響。并鼓勵同學們要在2013年的實踐中努力做到幾點:“帶眼睛看、用雙腿走、動腦子想、動心體驗”,指出作為清華學子,走入社會是必要的,也是對社會、對自己相當有益的,我們應該利用有限的時間,帶着雙眼去看看這個真實的社會樣貌、去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社會真正挂鈎起來;要帶着雙腿走入群衆中,接觸不同的階層,了解不同的真實;更高一點的要求是我們要用腦子多想想為什麼的問題,因為了解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搞清楚它的起因來由;最後,作為beat365的代表,我們應該時刻謹記自己的身份,帶着清華人的堅定的“信仰”,去了解社會并服務社會。最後他提出幾點希望:不讀死書,傳遞正能量,建立信仰,注意安全。
暑期實踐作為研究生的必修環節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曆史,而2006年人文社科學院将暑期實踐列入碩士生的培養計劃,更是體現了院領導對此的高度重視。本次動員大會為2013年的暑期實踐吹響了号角,預祝所有同學都能在實踐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