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02班于10月31日下午,開展了“團結抗疫,彰顯制度自信”主題團日活動。社會學系教師杜月參加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銘記抗疫曆程,厚植家國情懷,建立四個自信,加強同學們對于中國模式、中國制度的認同,并使同學們在初入社科學院時對社會學有初步了解。社科零字班輔導員黃思奕、楊帥帥以及社科02班全體同學參加活動。

首先,在簡短的開場後,同學們通過觀看抗疫主題記錄短片,回顧了我國艱苦卓絕的抗疫曆程。一個個無畏逆行的背影,一句句溫暖有力的口号,無不讓大家體會到貫穿抗疫始終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接下來的環節為“抗疫故事情景扮演”。線下同學們分為三組,根據各自拿到的信息進行即興角色扮演。經過組内的探讨與排練,三個小組都為大家呈現出精彩的表演。
第一個情景劇講述了外地回鄉的夫婦二人逃避隔離、卻被表哥舉報,最終在村幹部調解下願意服從隔離安排的故事。在激烈的交鋒中,我們看到了鄉土社會中基層幹部為落實抗疫政策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正是這種主觀能動性作用下“正式權力的非正式行使”,讓我國的制度具備充分的活力。

第二個情景劇圍繞抗疫期間口罩漲價問題展開。口罩生産商複工複産難、藥店自身經營壓力大、市場供不應求擡價格……種種因素造成了天價口罩的出現。最終,政府采取多種措施調節價格、保障生産,讓“一罩難求”成為過去式,體現了中國速度、中國溫度。

第三個情景劇呈現了香港醫護罷工事件中的各方沖突。救子心切的母親、超負荷工作的醫護人員、在決策中權衡各方利益的政府官員,各方都有自己的苦衷與訴求。通過對白中的一次次交鋒,我們深刻理解到醫護人員是“天使”更是凡人,而港區政府的舉措也是多方博弈的結果,其背後的制度原因也值得我們深究。

參演者們表現力十足,“入戲”更“共情”;觀衆們因幽默的表演笑聲不斷,但更有對情景劇背後社會問題的嚴肅思考。當我們真正成為“劇中人”,才體會到疫情沖擊下社會正常運轉的不易,才進一步認識到“全國一盤棋”抗疫模式的優越性,才更加珍視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精彩的情景劇展示後,我們邀請了三位線下同學與大家分享自己家鄉的抗疫故事,并結合校長贈書《鄉土中國》談談差序格局、長老文化對我國基層制度與抗疫行動的影響。同時我們也通過線上視頻的方式邀請到海外的同學,與我們分享了他們家鄉的抗議舉措。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各國的抗疫舉措存在共性,也各有特色、因地制宜,值得相互借鑒與學習。

來自馬來西亞的黃梓謙同學與線下同學分享家鄉故事
最後,杜月老師從社會學的專業視角,帶我們更深入地走進疫情之中、疫情之後的鄉土中國。老師分享了自己在與疫情相關的鄉村研究中發現的“反常識”現象,并對其背後的原因展開分析。通過田野調查中的實際案例,為我們展現了疫情之下鄉村的自我調适能力和基層制度調整方向的思考。兩位輔導員也對本次主題團日活動進行了總結與點評。

通過這次主題團日活動,同學們在互相增進了解、增強班級凝聚力的同時,收獲了更為重要的精神力量與方向指引。我們不但應該學習抗疫英雄們的不畏艱險、勇于奉獻,也應該以科學的态度看待中國制度,在辯證的分析中建立制度自信,以“力求客觀、絕不冷漠”的清華社科人的态度,為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貢獻力量。